旅行
商业
古城 古村 古镇 (旅游)

如何看待古镇商业化?

关注者
98
被浏览
68,961

21 个回答

商业化可以理解,唯独不能理解的是为啥古镇里会有那么多酒吧!!!!在古色古香的古镇里充斥着大分贝的迪斯科真的好吗?!商业化应该规范化,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发扬光大,但破坏性行业就不应该进驻!例如酒吧!破坏原有人文氛围,而且也完成生活污染!

发布于 2016-07-27 23:00

最近也在思考类似问题,如何看待古镇商业化?文化旅游之路如何走?为什么同是古镇文旅,乌镇、周庄这些地方就能脱颖而出,而一些地方投资数亿数十亿轰轰烈烈却最终惨淡收场。我想下面的几点回答可以找到答案。


一、同质化严重 竞争激烈

古镇文旅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到了精细化个性化阶段。古镇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 但古镇旅游的开发上,大多古镇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所以导致雷同缺乏特色。

二、跟不上人们对旅游的高质量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千园一面”和“千村一面”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过去那种古建筑新修,圈地卖门票的“文化旅游1.0”模式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人们需要从被动式的说教式的旅游升级到互动式的,沉浸式的体验,呼唤在更多的交互中实现与古今文化的对话,文化旅游产业必须需要借助大数据、云直播等科技手段为主要驱动力,不断迭代升级从1.0时代跨越到2.0时代。


三、规模效应差,经营智慧需要提高


古镇旅游需要与周边形成规模效应,要留住人,必须要从住宿上做文章,比如乌镇,旅客大都会在当地住上一晚体验,体会文艺青年的小资情调,又比如,丽江从一场艳遇来做文章,吸引游客住宿体验,据统计大部分古镇旅游在一日内,留不住游客,必然减少了吸引力,景区没有抓住收入的大头。


四、古镇旅游,必须强化定位


文化旅游和自然资源旅游,区别很大,受众面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标签。与江南古镇文艺化标签的不同,三国蜀汉文化的受众面主要在中老年,古镇必须在强化定位,留住受众人群,发掘引导受众人群方面做文章。不求大而全,但求吸引一批铁粉,实现口碑相传,收藏点赞分享,形成裂变。

五、长远的规划 细水长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古镇文旅开发被国家列为重点打造产业,各地政府必须冷静思考,以历史为根,文化为魂,充分发掘资源,做好长远规划,适度的商业开发,切忌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最后,希望各个古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游客为根本,以文化+服务有效融合为核心,打造自己的个性化服务特色,在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中实现政府、景区、商户、游客共赢。


我是粒子飞翔 专注旅游旅行 户外运动 小众感悟

发布于 2020-06-06 16:09

我出生在贵州。我们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古镇或者少数民族聚居的镇子。我见过有商业化的,有一直封闭维持原貌的。也有维持不了改造的。对于我而言,我是支持古镇商业化的。

1-增加收入,留住年轻人。

增加收入这自然不用说,贵州长时间经济落后,但是旅游资源,古镇文化,好山好水却也是众多的。有的古镇商业化后,增加了收入,一些年轻人也不用涌向沿海城市,去做最原始最劳累的工作。更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比例。在一些那样的大山中,青壮年不用背景离乡,不用守着那块养不活一家人的一亩三分地。老人孩子不至于孤独无依,古镇商业化,对当地人肯定是好的。

2-提高了古镇本身的服务功能。

贵州古镇很多,古镇也往往伴随着青山绿水,碧绿梯田,多彩民族魅力。即使有一些商业化一点的古镇,向西江,向镇远,她们魅力不输丽江。更不提大小未开发的。为什么贵州旅游名片依然没在全国打响?为什么西江镇远没有凤凰丽江出名?为什么其他不知名的古镇,苗寨,侗寨依然落后?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边配套服务不好,商业化程度不高。镇远这些还算好的,但是我觉得路都难走。住吊脚楼别有一番风味,但是我觉得内部环境还可以在细致。我愿意花钱让我这次旅游更有品质,但是如果商业化不够,那就只能住低层次环境凑合的酒店,喝着不知道哪年进来的娃哈哈而买不到想要的依云昆仑山(但是我贵州水很好喝噢),有钱没地方花有时也是一种恐怖与无奈。再者,那些口口声声排斥商业化的人们,你们确定你们在西南的古镇,鲜少酒店,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特色小吃只设在家中能提升旅游体验?能净化心灵?不骂这地方鸟不拉屎都算阿弥陀佛了。因为外来的你可能爱上古镇的别有通天,但是却无法习惯古镇的封闭。商业化确是给你一条路,去尝尝苗家的米酒,去听听苗家的木鼓,去享受瑶族的瑶浴,何乐而不为?

3-一些古镇的改造。

有的古镇慢慢的走入商业化,有的却慢慢的消失。不是单说没人传承,封闭与世隔绝的古镇依然存在,但一些不断受城市文化冲击的古色古香的地方却慢慢的变成了城乡结合部,最后沦为城市的一部分。在遵义贵阳等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就是这样。新一代的慢慢的舍弃祖宗传下来的木房,搬进了水泥钢筋的新房。一人起房全家帮忙的传统也随着劳动力外流和人们日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商业化反而是对一些待开发古镇的救赎吧。


最后:贵州古镇很美丽,开发程度不一,山水也很美,贵阳现在有沪昆贵广线,沿线景区很多,省类机场也方便。大家如果厌倦了拥挤,来贵州吧~也是挺好的( ̄∇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图网,侵权删



编辑于 2015-10-17 12:03

扯虎皮当大旗,抢钱的商业化是坏的。

继承、保护、发扬,弘扬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商业化是好的。

发布于 2015-10-17 11:21

古鎮商業化是保存古鎮,讓它永遠延續下去的唯一可靠方式。

爲了「保存原貌」而反對古鎮的商業化,無異於非洲爲了保護大象而禁止獵殺大象和象牙交易——結果是非但沒有保護了大象,反而催生了偷獵者和地下象牙市場,還讓政府失去了對象牙貿易徵稅的機會。

正如豬沒有滅絕是因爲人喫豬肉養豬一樣,讓古鎮商業化,是古鎮永遠繁榮興盛下去的正確途徑。

发布于 2015-08-08 21:50

其实古镇商业化本是双赢的,既为游客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也可以提升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水准,同时也有资金保护及活化当地的遗产。但现在的商业化一方面缺少规划,没有根据当地古镇的个性开展,这造成继千城一面之后千镇一面的现象也在蔓延;另一方面,古镇的商业管理部门只是把古镇作为摇钱树,只重收费不重服务不重管理,以致游客花钱后的体验反而负面,前段时间凤凰古城的例子可谓典型。所以,如果古镇的商业化如果是有助于游客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我想大家都是欢迎的。此外,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包括环境)应该齐头重视,否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

发布于 2015-08-18 09:56

如有的知友所答,商业化的确是保留古镇较好的方式。

我们不反对商业化,我们讨厌的是模式化去多样化的商业化。

如今太多古镇相似度太高。

发布于 2015-08-09 17:31

我其实是反对古镇搞什么商业化的,如果你古镇天生商业氛围很浓厚(比如重庆的磁器口),那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你本来就是没什么商业氛围,那搞得商业氛围浓厚还有什么意义,仅仅就是为了吸引客流,为政府创收?

我不认为古城需要人为的去延续,可以在历史长河历经百年不倒,必然有自己存活的机制,有何必去给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加上涡轮增压。

古建筑从现在商业的角度上,物业设施方面古街肯定是不适合做现代商业业态的,就比如消防,给排水,燃气,电力等方面,所以你硬要做就要改,改来改起怎么会不破坏。

还有,一个好的旅游商业业态,不是二十家干锅鸡杂,二十家土特产,二十家烤串就能搞好的,要想长期发展,肯定要一个全局角度的业态规划,跟各个业种品类的合理分布。再加上良好的营运或者说是物业管理,以及良好的营销宣传。试问,国内有多少搞旅游商业的有这种思维。

如果没有这种思维,那全国的旅游商业,古街商业也就差不多都是那个样子,那以后谁还去,我记得原来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商业公司做的统一招商,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案例,可能也是规模小,招商压力不大,总之既然做不好,那干脆就不要做,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发布于 2015-08-09 10:23

臭豆腐吃遍大江南北,棉布长裙从高原到海边

发布于 2016-04-04 22:06

儿时看语文书上插图,江南风景总是令我神往,长大后怀着对江南的执念来到了苏州工作。到这边不到两年,去了园林,平江路,山塘街,木渎,同里……但看到开发完善的古镇古街却总是失望而归,过度商业化充斥着街头巷尾,看不到古镇市井的生活气儿,只看到整条街熙攘的人群和大街小巷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一次暑假,朋友过来,我们就近选择了同里。第二次游同里,大概因为工作日吧,少了摩肩接踵的游客,我好像重新认识了一遍同里。小桥流水人家、手摇船、青石板、青瓦白房、斑驳的古墙,都是我儿时梦里的江南。在深入河面的台阶上洗衣的老奶奶,在门口扇着蒲扇纳凉的老爷爷,提着菜篮子归家的中年人,还有巷子里悠闲漫步的肥猫,树旁边拴着的狗狗……


白落梅说,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这座城。

二游同里,三游同里,同里还是那个同里,那花,那树,那水,却是新景,来的次数越多,穿过小弄堂,总是能发现一个更有味道的同里,虽然商业化让她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但是细看你会发现她并未沾染过多的俗气。一个长歪的树,树干下总会有一堵专门为他砌矮的墙;路边的小卖部,零食并不会卖出天价;偶然的一个回眸,你会发现窄巷深处老屋的身影;街头巷尾的儿童嬉戏追逐,老猫悠闲地散步……人间烟火和古镇商业化相得益彰。




到乐器行听听民谣吧,怀念一下青葱岁月;去文艺小店坐下来喝杯热茶吧,轻音乐中享受一份惬意;去游船码头坐一次摇橹船吧,狭窄水道里感受小船悠悠……可以的话到客栈住一晚,尝尝本地菜,和当地人一起早睡早起,因为清晨的古镇真的自带仙气啊!




发布于 2020-08-08 15:52

古镇要想真正地保存下来,并不是向保护自然保护区一样,围起来,然后给人游览,一座建筑要有人才有生命力,才能一直保存流传下来。虽然我不赞同有些商家不顾文化遗承用各种手段牟取利益,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商业也会导致文化的消失。暑假的时候我去浙江丽水写生,有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商业繁华的大港头,一个是几无人烟的下南山村古建筑群,大港头的确有很多特色之处,街上到处是画室,当之无愧古堰画乡之称;而下南山村的古建筑群更是让我震撼,明明保存地那么完整,却没有一个游客,虽然是在山上,虽然地方比较偏,可是照理来说人海都抵挡不住中国游客,这一点波折又算得了什么,得出的结论只有是没有宣传,没有商业辅助,这些优秀地建筑群,古人的智慧只能被人所遗忘,这更是一种悲哀。所以古镇的保护应该出台新的决策,让古镇能让大家所继承的基础之上保存地更有生命力,一直延续千万年。

发布于 2015-10-16 14:02

流量变现。

发布于 2019-03-23 14:15

我不了解古城商业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就个人经历来说吧。

前几天才从大理,丽江玩好赶回来,当然是深刻的感觉到了古城的商业化,客栈遍布,逛逛其实也没什么特色,就像逛大城市的步行街,要说特色也就剩青石板路和屋上的瓦来感受下古的气氛,但走走发现大理古城城门被两张大海报贴满。(我不怎么喜欢大理所以吐槽了下)丽江的商业化当然更不用说。

古镇商业化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为了我们去玩,哈,我们一个个都去了,旺季人山人海的,然后钱大把大把的去了,人家再发展,商业化就越来越严重。所以我认为,消费和被消费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使之商业化。

再者,如果古镇不商业化,设施不完备,想去玩的也不舒心。而我们去玩的图的也是舒心,所以去玩就不要感叹这些问题了,其实丽江古城还是挺美的。

最后,大冰说过,你在大城市吃肯德基,古城就不能吃了?人家不发展?

(第一次回答问题,不当出还请包涵指出)

发布于 2015-08-18 00:08

说个人经历不说宏观看法。苏州某县级市,去年还是前年听同事说荡口古镇(无锡)还不错,而且是免费的,几次想拜访可是没机会,一次和朋友参加一个自行车比赛结束还早,正好离荡口挺近遂立即决定前往,骑了一个多小时到那居然要收门票了,80/张,3人出门就带了水钱,就在门口坐了一会儿,了解到古镇经济链就这样,先攒人气再收费,对于想赚钱的商家活着政府也好不失为一个也许是中国特色主义模式,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出口呢(~_~;)这么搞就是为了赚个团体票钱吧,吾等屌丝散客根本不在人目标人群范围内所以我想吾等穷屌们就别上升到国家,人权自由了,谁不为了俩钱啊。。。叫我来我也这么干。。。

发布于 2015-08-17 19:59

口头上的文化保护,实质则是稳固这棵摇钱树的根系,成为招致游客的活字招牌。

发布于 2017-02-11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