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城市
地理
武汉
人文

你认为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关注者
1,381
被浏览
1,985,167

368 个回答

6月11日更新在最前面。

好久没看这个帖子了,发点2021年攒的图吧,都是我拍的,包括无人机航拍。

先整一个无人机大角度航拍https://www.zhihu.com/video/1386735649857310720


航拍三原色之一


之二


之三,这张其他网站有人说像星灵城市


白天汉口


汉江湾


汉江快速路


汉江快速路之二


长江大桥和汉口


广角摄影


鹦鹉洲与大县城https://www.zhihu.com/video/1386737274877460480


光污染的长江之一


之二,我觉得这个颜色有点像和路雪的一种水果味冰棒


之三


之四


青年路


范湖


中山公园


汉江与月湖


CBD与市区


汉口核心区

接下来是近景:

CBD的水池,有朵花浮起来了就照下来


昙华林


K11


黎黄陂路的R星巴克


黎黄陂往胜利街方向


黎黄陂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长堤街,很多极度接地气的好吃的,盗月社有推荐过


花园道


西北湖


西北湖樱花


下雨天的硚口区


商务区随手拍


流浪猫


最后发一个别人航拍的视频收尾吧https://www.zhihu.com/video/1386739751362392064



2019年原文:

其实我发这个回答的本意并不是宣传好看的照片……真的。

当然既然你们觉得照的好看(宣传)也很重要,想想也是好像似乎确实很少有人正儿八经的拍一下武汉市的城建,那后面我也可以继续添加一些图,然后附注解释吧。


我就发点我手机里自己这一年照的和存的图吧……

江岸区,壹方北

注意这不是效果图

基本已经达到了新加坡乌节路的水准

壹方北的空中花园

天兴洲大桥,看市区方向

长江大桥,夜景

武昌区,汉街

硚口区,汉江,越秀

硚口区,武胜路


江岸区,三阳路,隧道

洪山区,武汉大学

东湖风景区,东湖绿道

武昌区,徐东沙湖一带

江岸区,武汉天地

江汉区,武汉CBD

江岸区,中山大道

硚口区,宝丰路

硚口区,汉江湾

江汉区,西北湖

武昌区,绿地中心



为什么我一定要加上地名,很简单。

你看这些地方哪里有重复的?一个重复的地方都没有。

上面的图照片范围几乎以武汉为市中心覆盖了半径15km的大部分主城区地区,没错,半径15km,这还没带关山、光谷东、经开、四新、金银湖几个副中心。

正因为武汉极度多中心化,所以武汉市饱受争议,必须把每一个分中心都造的像个人样,结果就是今天这样,被人喷了这么多年,拿别人一个城市最漂亮的市中心地方和武汉市几乎半径十几公里的地方比甚至是二十几公里开外(典型光谷)的地方比,然后说武汉是大县城……

简直了,互联网上对武汉城建的极度高要求,就变成今天这样咯,武汉可以无死角的拍十几公里乃至二十几公里开外的副中心街景……


多更新一点吧,很多人不一定了解武汉的“多中心”是个什么概念。

武汉的“分布式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比如苏州那种,一个市区带多个地级市的打捆,也不是深圳那种关内南山福田罗湖多个商业核心点的多中心,这些都不能很明显的概括武汉多中心的概念,毕竟深圳还有关内关外之分一说。

就这么说吧,武汉的多中心,是类似大学的学院式分布多中心概念,即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特色产业,人口基数,进而导致武汉几乎每个区都有自己发展的一个框架想法。

高楼迷武汉版有位叫 whhb123的,他做了一个鸟瞰武汉系列,基本上把武汉所有区都进行了无死角无人机航拍,我现在每个区选一到两张(尽量选大广角俯拍照片但是还能看得到细节的图),19年的图片,你们自己感受一下武汉多中心大概是指的什么意思。

这是汉阳区,四新地区(可以直接等同于北京丰台区,汉阳在武汉地位就是北京丰台)

东西湖区,金银湖(事实上东西湖算不算汉口……勉强算吧,可以直接类比北京的昌平区)

光谷东(光谷东整个地方就是一座超级大工地,延绵十几公里全是工地,直线距离可类比北京通州区,但是事实上路径距离比去通州远得多,通州应该只到关山,这里的路径距离事实上应该类比燕郊,特别是未来城一带)

花山(你喜欢可以叫这里光谷北,类似北京哪里呢我想想,常营吧)

后湖(类比北京出五环机场高速一带,我也不知道北京那块应该叫什么,反正那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沌口,武汉经开区,(可直接类比北京良乡,注意此地全程高架快速路)。

找不到关山的俯拍图,就拿几张街景图代替。

关山就类似于北京通州区,路程距离基本一致。

以上这些图,有人就会问了,这些地方到处都有,了不起就是楼密一些高一些而已,有何啧啧称奇之处?

我把这几个地方的位置在地图上标一下:

你要不要试试,你再选一个城市,按照我这个四面八方画十五到二十公里,然后在这些地方顶上航拍,大概是个什么感觉?

我简单说一点,我也不提什么路面、快速路、湖水、绿化质量这些很虚的玩意,我刚刚上面选的这些航拍的地方,基本都能看见写字楼,而且还不少,没有一处是其他城市离了十公里开外就很容易看见的全复制粘贴的住宅区。

所以另一个帖子里很多人争武汉到底大不大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是非常的荒谬……

就随便说一点:武汉光新建的用于串联武汉市多个副中心的四环线就有大概一百二十公里的高架快速路,没错你没看错,不是十二公里,是一百二十公里的全高架快速路+全互通立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上海的高架快速路网全中国过去是第一名,大概也就三百多公里现在应该有四百公里了吧(猜猜北京是多少233333)。反正我是懒得查武汉以后排第几了……


这样,既然很多人觉得前面的图有比较明显的修过的美化感受,这一部分我就只上我自己拍的图片,拍摄设备是华为MATE20P,然后加上自己注释。

武汉长江段,由于武汉长江段的平均宽度都在2km左右(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中段宽度),所以武汉要成就类似上海、重庆的天际线难度会显著增加。但是另一方面说,武汉江景的宽幅则远远超过了前两者。


这个就是大致天际线的效果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138602710315008
在宽幅上,武汉江景天际线无出其右,地球上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比(更可怕的是武汉还有147栋200m以上的楼建成/桩基在建),当然这也是废话,也没有哪个城市有80km长的江滩公园……就这张宽幅摄影也根本照不下
这是隔着大概刚刚的地方20km开外的地方照的,可以看到我这是在驾驶室……请不要随意模仿。


一号线周边随拍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141486248169472

我看前面评论又有人在那裹脚布说武汉没细节,路不行。

你非要细节我给你上细节呗,那怎么办呢……


请各位细节控拿全中国所有公园绿化来比细节,要是这有些为难你,拿东京野比谷也可以……
还是这个公园,冬天照的
我慢跑时候照的


路不行?这条路,八车道城市高架快速路+全互通,四车道单行慢行辅路,下设高线公园,下设地下停车场,下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再下设地铁,这路绿化带都比你家公园成本高。


绿化带里的狗子都笑开了花


随手一拍


中山大道,旁边是北京来的死党,听说武汉只能带去汉街?那可真是不好意思,真佩服你能在武汉活那么久。
黎黄陂路,画展,此地就类似于广州的沙面
武汉天地的随拍
天地夜景,这图应该已经有一年多了,武汉的图有一个基本原则,一年以上的图基本上就不能看了,因为你再去的时候,鬼知道旁边多了多少东西……
武汉极为普通的一条街道
武汉市比较普通的一个地铁站,武汉地铁站比这个好看的至少有十个,我随手点就有徐家棚、黄浦路、光谷广场、珞雄路、汉正街、大智路、知音、黄家湖军运村……真的,没骗你,真的是这样。
江滩和绿地,在武汉市,基本上绿化都能看见这种打个桌布在地上休憩的人,甚至还有用宿营帐篷的,汉口江滩有,汉阳月湖有,武昌森林公园更多
森林公园,这是个市区公园,已经被光谷包进去了,地位有点类似深圳红树林公园之于南山区
森林公园里的一家书店
森林公园里有个书店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你那的没有书店?什么你那没森林公园?
这张,是距离武汉市55km的黄陂普通农村住宅。(北京别55km了,打个对折27km外的平房长啥样各位心里有数么,没数的话可以哪天开车去昌平看看)
武汉市旧城改造,市区按照每户2万元进行整体改造亮化,拆除所有防盗网(靠社区联防),绝不会有火灾把人烧死在防盗网上群死群伤的惨像
上这张图是不是有点过分来着……好吧就这张不是我照的233
这是武汉人动不动就要你们千万不要去的黄鹤楼内景
这是一堆新武汉人动不动要你们去的汉街……
老城晚霞,武汉市从没有哪怕一秒钟放弃过旧城改造,拆迁动辄都是按8000户起步,但是有时候,其实最好也别改那么快比较好
关山地区,对就那个离市中心有17km远的地方,记住是17km
江汉区的街面
这不是香港大围站噢,虽然确实非常非常像
武汉市非常普通的地铁站
武汉的一栋楼
武汉的一座桥

7.2日更新:

感谢各位赏脸点赞感谢,这个帖子其实还是想讲点道理的,照片倒是其次的事情。

就比如,其实你们看见的武汉郊区发展情况好,有这么一些比较明显的好处:就是新房供应量大。也不光是武汉供应大,只要大城市郊区建的好的,新房供应量都大。

很多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误解,典型就是有一个观点:“房子说白了就是地皮上建房子,为什么很多城市不敞开了供地修新房,XX城那么多地为什么不用?”之类的。

事实上,房价这么贵,其实大部分钱最后都是政府“土地融资“,回流到基建上去了(这个和香港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我国的房价事实上基本=城建税。而城建到底花不花钱呢……废话……当然很花钱,你以为呢……就光谷这样被人天天骂,都已近是投了无数钱的情况下了,真新开白地修楼,那人根本住不进去,城建是很贵的,所以郊区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更多的人放置在具有一定生活水准的地方,如果有产业那自然最好,没有也不能强求。

中指数据:我国2013-2019年第一季度的新房成交套数,建议各位自己去中指数据查年表

可以看到,重庆上海武汉是出售套数最高的三个城市,这三个比中国其他所有大城市都多了一个数量级,也是很著名的长江三大城,也是最著名的郊区发展优秀的城市。其出售套数多也包括了自然承载力强可以进行多区域开发,说白了就是淡水多,水能决定一个城市人口的物理上限。

新房成交量可以直接决定一个数字:真正落地的居民数量。

我国一直以来用常住人口指标做城市人口依据计算城市化率,但是这个指标是有一定问题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其常住多达1500w+,城镇化率100%,但是在籍人口仅400w+,如果按在籍人口城市化率,不足33%,究其原因是深圳落不下人,虽然有大量违建和城中村提供廉价住房供人居住,但是产权却基本不可能置换到外地劳动者手中。比较不恰当的比喻深圳就有点类似中国平安,流动率超高,外勤一茬茬的换,真落地的人太少。

供房少的地方如果单中心化明显,很容易形成炒房现象,量少价增,甚至是无量刷价,典型就是厦门和深圳,在这些地方买不起房子并不是你不努力的错,因为根本就没多少货出,新房荷兰式竞价。

我个人是比较反感中国传统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方法的,因为即使是一线城市那四个,风格都截然不同,深圳无地刷价,北京硬限指标,上海广泛开发,广州融城抛旧,这四个风格都完全不一样,怎么能一概而论?

城市化最终的结果应该是让人变成城市居民,变成市民阶层,而不是变成一茬茬的外劳、王德彪、捞仔、外码、硬盘……如果后者是中国的城市化,那还不如不要。


10月14日更新:

基本上都是自己照的,不是自己照的我会说的。

单跨过长江的杨泗港大桥,武汉主城区最后一座长江大桥,收官之作。


武汉的天琴计划



桥上分两层,上下都能走人


桥下的路


汉阳的路相比武昌来说真是大有进步


航空路


武汉市大量普及了这种LED发光式的传统蓝色路牌,用在市区主要的交通路口、立交桥、快速路汇集点,除了这东西很闪之外,最主要的是这东西晚上还挺赛博朋克的


“祖国万岁”国庆的灯光秀


中华路阳台,后面是鹦鹉洲大桥和汉阳江边,汉阳江边比同位置的武昌江边强太多


夜景


花园道,这里是武汉市最像三里屯的地方,武汉天地反而比这里“正常”一点。


光谷东在建的写字楼漫山遍野,这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


远处的是三局的总部,当然近处就没法看了,光谷一向如此,我早就习惯了。


硚口,汉口三区毫无争议最差的那个


因为江汉区的住宅楼都比硚口区写字楼修得好看……


汉江大道眺望硚口方向,武汉市的高层/超高层住宅数量实在是有点多,虽然近看的时候可能因为楼间距比较宽还不觉得,但是稍微拉个一公里的远景看那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


汉江大道高架,这个高架桥由于是在老城区硬修快速路,修成了错层高架快速路,结果在走的时候就有点那种东京高架的感觉


公园的晨跑


也是大清早拍的


这张不是我拍的,这是我找到拍汉阳拍的很不错的一张,存下来的照片。


地标


豪车与远处的西北湖商务区


中山大道美术馆旁


汉口沿江大道


汉口看武昌绿地中心


这张也不是我拍的,这是武汉的航拍,这图意思就是水多

这张图能看见的最大的那个环相当于北京五环,很亮的那个靠内的环比北京四环还要大一圈
汉阳的路网确实好



12月10日,先上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7663285833465856

这是在武汉南三环拍的,武汉三环相当于北京五环的大小。我不知道你们对北京南五环长啥样有没有概念……

遛狗的人,虽然不牵绳子确实不好。


硚口区,武胜路地区。硚口区一直在追赶汉口的两个大哥。


江汉区,CBD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之二


江汉区的住宅区


高线公园之三


长江上的夜景


绿地方向,这个底下的栈道是汉口江岸的芦苇道,用来赏芦苇的。


汉口江滩


最后放一张十年前的武汉

编辑于 2021-06-11 17:48

我在武汉上过四年大学。说起来也很奇怪,我高考后填的前两个志愿都是武汉的,免不了常常被问,你对武汉不会是有什么执着的感情吧?

因为地理位置。武汉几乎在中国的中间,有南方的朋友,从广州出发,然后沿着长沙、武汉、南京、上海这样的路线玩了一圈。不像广府一样潮湿温热,也不像北方一样粗砺干燥,就是武汉,就是江城。

但真正去了那里生活以后,才体会到江城的脾气。


三四五月,春天,樱花、玉兰、石楠渐次开放,梧桐飘絮。我校梧桐树高大壮硕,树冠互相缠绵,在校道上形成一道天然的华盖。到了飘絮的季节,树下没有人可以幸免,稍不留神就会把大颗的“小伞兵”吸到体内,那个时候是鼻炎患者的噩梦。


六至十月,气温攀升,大地成炙烤状态。最热的时候应该是暑假,水泥地亮的扎眼睛,如果没有空调,就是坐一会儿也会浑身大汗。梧桐的叶子已经长全,翠绿茂密,树下的人终于能享受到好处,因为绿色华盖就是一顶巨大的伞,树延伸到哪里,伞就到哪里,地上的光斑也是梧桐叶形状。中午人少,随便挑一条校道看,光斑是星星,校道就是星河。伴高温和炽热来的,当然是暴雨。最严重的暴雨足以让整个城市交通瘫痪。

夏天,绿色华盖
秋天

十月过后,梧桐开始落叶,池塘的莲叶率先凋零,不久就会看到满池都是腐烂的叶子。气温下降,晴天变少,愁云惨淡。所幸有银杏点缀,最美的时候教学楼前是一片金灿灿。

十一月到次年二月,气温一路下降,二月的时候最冷,但有雪可盼,不会很难熬。武汉属于南方城市,自然不具暖气。微博有人说,一到冬天南方靠正气取暖,其实用来形容武汉以及它的周边城市会更准确一些。寒假之后新年之前,下雪的概率最大。四年来见过最大的雪,积雪可以埋住脚掌。我原来住的城市从不下雪,所以无论见了多少次,我都惊喜的好像第一次见。我的其他同学好像都习以为常,情愿在雪天睡个懒觉。


如果你去武汉,我建议你选在春天去。夏天出门实在是遭罪,冬天如果能碰上下雪,那也很好,可是没有碰上的话,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春天来看花的人很多,在有名的武大樱园拍照,镜头几乎都是向上举的,那时候照片里最不雅观的就是攒动的人群。

假设你分给武汉的时间只有三天,长江大桥不可不去。用共享汽车在长江大桥上转一圈下来,那就更好。长江的一头是晴川阁和龟山风景区,龟山南路僻静幽深,有一面的涂鸦墙。我喜欢去坐武汉的轮渡,不是观光那种,很便宜,记得好像是一两块,然后就可以在甲板上近距离地看看长江。在傍晚的时候去江边,走累了就在江边的沙滩坐下。


长江往里走,其中一条路通往户部巷。他们说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和户部巷相似的美食街,那里好像是专门为游客而建,烤肉、烤牛蛙、小龙虾、猪蹄、韩国年糕、老酸奶、豆丝、豆皮、小笼包、热干面、鸡翅包饭,好多好多。人流常年不减,大家都是边走边吃边拍照。考虑到人流和烧烤环境,走出来大概只剩筋疲力尽了。


各类景区博物馆在户部巷周边集中,列举几个就是黄鹤楼、首义公园、湖北剧院、昙华林、辛亥革命博物馆,体力允许的话可以一天走完,当然是快餐式旅游。武汉博物馆和武汉科学技术馆都比较远,囊括在一天里有点吃力。

黄鹤楼


武汉的大型商业街,包括光谷世界城、江汉路步行街、银泰创意城。光谷人很多、很多、非常多,还是有它可看的地方,光谷周边常年在建,我走的时候已经建成形了,未来可能会成为新地标。

光谷


说到武汉,就不可不提高校,但多数人走完武大已经很累了。武大在珞珈山上,想靠共享单车节省体力是痴人说梦。下坡一时爽,上坡火葬场。不过有空走完武大,会发现不少历史的痕迹。出了凌波门就是东湖风景区,傍晚骑自行车沿东湖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其他高校,比如华科,就是大的走不完,华科方方正正,说容易迷路,其实也不是,因为路都是直的,绕着绕着总能走到头。华科可看的是梧桐和玉兰,离中国地大也很近。再有高校,我没有来得及去走走,听说华师也有一条小食街,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去看。


说了好多。


待了四年,我觉得武汉最迷人的地方在巷子里。也是在长江周边,有很多被梧桐守护的老小区,路都不是很平坦开阔。有老人出门散步,有杂货店的老板出来聊天,有踮起脚尖拿烤猪蹄的小朋友,耳朵里听到的都是武汉话,觉得陌生又惊喜。举例说,有个叫徐家棚的地方,那里曾是粤汉铁路的终点,现在已经废弃,有人家依着废弃的铁路而建,那里就像锈掉的钢筋上长着的爬山虎。

徐家棚

武汉这个城市,就像我吃到的第一碗热干面,初见的时候印象很差,觉得再也不会碰了,可是相识久了,竟然慢慢地离不开了。

编辑于 2019-07-09 10:09

最近又去拍了,还是放在这里吧~~~



更新~~~谢谢大家的赞,附上一张自己拍的光谷广场夜景~~~

我2010年到华中科技大学读本科,一直到现在还在华科读博士,感觉光谷广场综合体应该是武汉历时最长的工程了,从我读本科修到我读博,据说今年要完工了,而我的学校就在光谷广场旁边。就在这个大转盘下面,有三条地铁、两条车行地下通道,还会有人行通道和商业。

武汉有一句宣传语:武汉每天不一样。这个我真的是有切身体会,因为我只要两个星期不出学校,下一次出去就不知道从哪里过马路了,以前学校附近应该至少有5座人行天桥,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所以在武汉待久了的人,最大的印象应该就是满城挖,走到哪里都在修路。

但是我记得XXX曾经说过:“我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我满城挖,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建设不会停止,我会顶着骂名继续挖下去”。

时至今日,武汉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高架桥、隧道、城市环线的联通基本实现,地铁每年通两条线的承诺正在兑现,东湖绿道、园博园、欢乐谷等一批公众休闲项目正式开放。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的切身感受就是从武昌去汉口更加方便了,从学校去三个火车站和机场几乎全程高架桥或隧道,并且都有地铁直达。光谷步行街的美食和店铺越来越多,学校外面的马路越来越宽,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每一天中悄无声息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工作机会在不断增加,以前武汉主要的工业园区在汉阳,并且大部分是传统制造业,现在未来科技城和软件新城等综合区迅速发展,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入住武汉,让更多人有了留在武汉发展的理由。加上武汉本身就有的教育资源优势,是全世界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未来的人才储备应该是非常充足。

武汉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应该就是房价上涨,从2014年到现在,武汉各地的房价应该翻了一倍还不止,并且房地产的火热仍然在持续。总体来讲,武汉因为曾经的规划不合理和发展不均衡,正在经历城市转型的阵痛期,并且未来至少5—10年仍然将是这种状态,但是发展的成果也在不断涌现。武汉,过去很不好,现在不够好,未来会更好。

编辑于 2019-10-04 00:18

从深圳回到武汉才有了生活的感觉

发布于 2019-04-21 17:52

临省河南人,在武汉上大学工作9年,上个月刚回老家郑州,看到这个问题不请自来。

相比较郑州,我更喜欢武汉这座城市。就从衣食住行工作文娱等方面简单聊聊我对武汉的感觉吧。

1、说到衣着,不免要说起武汉的气候,武汉的气候我觉得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四季上来看,春季和秋季时间短,夏天湿热时间长,基本能从5月份到11月份,冬天湿冷,衣服储备上,就我个人这些年在武汉的生活来看,薄外套是最少的,短袖是最多的。。。

2、饮食方面,作为一个北方人,在武汉这些年口味上最大的变化是更喜欢吃辣了,一方面跟武汉的气候有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武汉大街小巷的饭馆基本也都是无辣不欢,还有一点也可能是容易被人忽视但又相当重要的,那就是在武汉对于“微辣”或者“一点点辣”这些词语的理解往往跟你期待的不大一样。说到武汉的吃,肯定也要说说热干面,我个人比较喜欢面妈妈、疤子热干面,另外武汉的豆皮也深得我心,总的来说这些年在武汉吃的最多的就是热干面、豆皮和牛肉粉了。。。对了,这里还要额外补充一点,北方有些食材在武汉可能叫法是一样的,但是食材本身是会存在差异的,比如夏天受欢迎的凉皮,郑州的凉皮跟武汉的凉皮就是不一样的,而且前段时间在郑州一家沙县吃了一份炒细粉,也让我惊掉了下巴,因为竟然是用郑州这边的米线炒的。。。我在武汉沙县最常吃的就是炒细粉,但是到了郑州食材本身就不一样了。。。

3、居住,我本人这些年都是在武汉租房住,这次回到郑州这边,发现两边出租房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郑州这边出租房的公用卫生间为什么大多都是坐便呢(我了解到的仅限东区CBD附近)!!!对于武汉的住房,我个人的感觉有两方面,如果你是租房的话,朝向尽量能朝南,最好是比较成熟的小区,如果在大学附近就更好了;如果你是买房或者投资,就武昌区来说,我更看好纸坊和藏龙岛,更多的我也没多做了解了。

4、交通出行方面,肯定是要提一下武汉公交了,结合最近在郑州坐公交,我反而更思念武汉公交了,但这里也要夸赞一下郑州公交,司机态度好服务意识佳,车辆行驶四平八稳,以致于让我这个站惯了武汉公交的人,都想去抢方向盘来个猛打、急刹和弹射起步(这里开个玩笑,滑稽一下),但不得不说,武汉公交司机师傅挽救了我好几次的全勤,这里得向他们致敬,那种做好迟到准备结果到公司发现打个卡还能顺手买份豆皮的过山车心情我有好几次,也可能正因为武汉公交司机师傅都是F1退下来的缘故,武汉公交票价是2元哦,郑州1元的公交票价保持了这么多年实属良心。另外武汉的轮渡也是一个特色了,相比海轮巨大的起伏,长江就显得平静了许多,坐坐轮渡吹吹江风也是一种享受了。地铁近些年也发展迅速,把武汉各个区串联的更加紧密,外加天河机场,武汉城市的立体交通让它在中部城市的龙头位置获得了加持。

5、工作方面,我就只分享下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见闻,在武汉工作了5年,说起来也打卡了武汉互联网四小龙中的两家,上一份工作是电商虚拟充值行业的TOP1,总的来说武汉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头是好的,现有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氛围在中部地区来说数一数二了,而且从小米、华为、腾讯等大厂近两年的在武汉的动作来看,武汉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应该也是值得期待的。

6、文娱,这部分也是武汉最吸引我的地方。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对我来说更吸引我的还有高校文化,武汉高校众多,我常住的武昌区尤其多,尤其是工作之后周末约上好友去附近的大学逛逛吃吃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东湖,大学的时候学校就临着东湖,江河湖泊这些自然景观总能让人收获平静,在现在这个愈发浮躁的社会,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

总的来说,武汉确实如城市口号说的那样,每天不一样,各个方面都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最后也得为我大郑州加个油,以武汉为目标,努力赶超!


手动分割线————————————

写上面回答的时候,还是19年6月份,也就是我刚从武汉返回家乡郑州工作生活的第一个月,今天是2020年3月23日,郑州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昨天进出小区都不测体温了,也可以堂食了,跟正常生活的区别基本就是一个口罩了,估计过段时间不戴口罩的人也会多起来了吧。

现在想想,去年做的这个决定往大了说可能救了我一命吧。回郑州这大半年,对于武汉的想念还是一直都在,有牵动我味蕾的热干面和豆皮,也有牵动我内心的许多好友,其实这期间我还重回了武汉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1月下旬。疫情期间也从武汉好友那里听说了很多真实发生的事,细节就不说了,总之是非常沉重的。

就在昨天,跟老板聊天,他还打趣的问我,明年你还会去武汉故地重游吗,我当时跟他说,用不了明年,只要疫情结束了,通行正常了,我就会去。

编辑于 2020-03-23 18:20

我作为一个在武汉生活了14年的湖南人说一下:

刚来的时候2005年,武汉真的就是脏乱差,到处都是人,公交车进站都是鱼贯而入。但是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我觉得武汉现在还是非常不错的。

1.教育水平不错,大学比较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学……

2.交通发达,市内公共交通(公交、地铁)都比较发达,我出门很少开车,公交基本满足需求。对外机场吞吐量全国也是前几名,火车站高铁站共三个,九省通衢的头衔不是吹的,去哪都非常方便。

3.消费水平各个层次都没问题。作为一个中部汇聚各个方向来客的地区,也融合了各个地方的菜色,所以湖北菜没什么特色,但是你想吃啥这都有。武汉还是很接地气,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

4.武汉人说话行事都是风风火火,外人看起来会没有礼貌,但是这是武汉码头文化的一种体现吧。

5.这几年房价涨得比较厉害,在市内买房子压力会比较大。

6.武汉虽然热,但现在已经热不过重庆、杭州了……至于夏天看海这回事,全国都差不多……

我经常去外省出差,每次出机场,出高铁站,看到开阔的公路,屹立的高楼,星罗棋布的湖泊,我都打心眼里爱武汉,大江大河大武汉,一个越来越年轻的古老城市。

编辑于 2019-05-14 17:24

分享一段张锦裳同志在《闲来笔潭》(前武汉市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江城记忆)中描写武汉的部分内容,可以窥见武汉的一些特色。内容如下:

官正确实脾气不好,但在武汉当市长时,他当面挨过别人五次骂,物价改革时最多一天接五六十个骂他的电话,也没有见他发脾气,但能够感觉到他压力很大。记得有一天傍晚,我正在洗衣服,有人来敲门,官正去开门,看见外边站着一个耳朵上夹着烟卷的人,很不客气地说:“我找市长,武汉的服务态度不好,商场、火车站、轮船码头都很差。”官正客气地说:“我没做好工作,明天就研究设法整改。”那人走了以后,他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思考怎么抓服务,一直到深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穿着旧军棉大衣出去了。后来听他说,在码头有一个挑着担子的人问他:“这是不是第十五码头的检票口?”他就带着那个人,拿着票询问工作人员。几个服务人员态度都很差,把他骂了一通,还拿着检票的剪刀在他脸前挥舞,他很生气,决心要狠抓服务态度。第二天,《长江日报》报道了这件事,管理该码头的长航领导要严厉处分那几个工作人员,吴官正知道后,写信给长航领导,说自己当市长的也有责任,对服务人员主要是加强教育,不要处分他们。他对我说:“我挨骂知道难受,许多来武汉的旅客花钱买气受,这一定要改,否则对城市形象和发展影响太大。”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还有一次,他到市场去了解商品价格状况,售货员嫌他烦,不答理他。正好有个顾客买了一斤盐,要求包一下,服务员不理睬,他上前帮那人说话,服务员又推说没有纸,官正指着服务员身后说,那里有废报纸,服务员嫌他多管闲事,又训了他几句。刚好有一个干部来买东西,认出了他,说:“吴市长,您怎么在这里?”服务员才知道骂了市长。

发布于 2022-08-10 23:51

武汉,每天都不一样。欢迎大家来武汉学习以及旅游。


我.....每天吃豆皮都不腻 我觉得我上辈子是个豆皮吧!还是个武汉豆皮!0.0没错!我就是因为武汉美食多且好吃不贵选择呆在武汉的嘻嘻嘻!每天过早一碗热干面一份豆皮加一杯豆浆真的虚浮好吧!(我现在饭量变小了,过早干不动一碗热干面和一份豆皮了TVT)



除了公交车师傅开车像过山车,还有到处都在修路……喔对了还有工资很低,夏天超级热!!!这几点不太好之外..我觉得都挺好的

我武汉呆了五年多啦武汉话听力十级但是不会讲。因为我听得懂武汉话,所以我觉得武汉的婆婆爹爹说武汉话真的蛮亲切!(BTW我最近在跟室友学武汉话...我普通话更不标准了哭!)

武汉真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推荐粮道街的油饼包烧卖是真滴超级无敌巨好吃。还有很多大学食堂的东西也很好吃!!!吹爆!还有那种口口相传不知名小店做的也非常好吃。

前段时间我去了知音号邮轮!在江滩那边~我感觉是穿越回上个世纪的武汉。和小伙伴穿了旗袍盘了发过去。被很多婆婆爹爹误认为是船上的演员…一直对着我们拍照/笑哭

下图是在船上拍的长江二桥以及知音号上的部分演员。


不管别人如何说武汉不好,武汉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没有之一!没有之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呆在武汉,我就是最幸福的女孩纸!不接受反驳!

以后定居武汉当个武汉伢!(现在已经是武汉人了)




武汉也有茶颜悦色啦,大家快来武汉玩鸭!

编辑于 2021-09-10 13:36

我从一个特殊角度回答吧。

我爸八十了,一个月前确诊癌症。这一个月的诊治过程是这样的:

5.17周五上午老爷子自己去离家十分钟车程的协和分院拍片子,诊断结果不好,回家后电话我。我紧急从单位请假赶回,大概上午十一点的样子。手机微信挂号汉口的协和本部胸外科专家,当天下午还有号,按约定时间三点直接去,四点半看上专家,建议手术,要我们考虑一下。

我们就回家考虑去了,这一考虑就是一周,毕竟老爷子八十高龄,胸外科又是大手术。最后决定一搏,5.24又是周五又是微信挂的这个专家号,说医生我们做手术。

5.26入院协和肿瘤中心,6.3手术,主刀医生就是我们微信挂号的胸外科副主任。手术很成功,6.18出院。费用十万,医保四万五,自费部分再去报职工医保互助,还没顾得上去。

出院没一周老爷子不舒服,晚上九点开车十分钟载他去协和分院看急诊。进诊室后医生安排他全程躺在急诊病床上,由专门的陪诊人员推床去做各种检查,低钾+肺部轻微感染,遂又住院。目前恢复情况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一个老人家,重症,家人无权无势,没有找任何门路,没有红包没有潜规则,轻轻松松看上华中地区最好的医院之一,还专家,还不用等,上午挂号下午看,说动手术就动手术。医生护士水平都高(胸外科全体护士本科,护士长硕士,医生更不用说),且对老爷子照顾有加。

就凭这。你问我武汉好不好?当然好啦!非常好!!

PS:王教授,张医生,愿你们一生顺遂平安,还有护士小姐姐们,谢谢你们。鞠躬。

编辑于 2019-06-28 17:46

感觉是一个比较粗放,不拘小节的城市

领导抓大放小执行得很好,规划全面且长远:满城挖、满城修、满城建,地铁一年通两条,长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为了拓宽主干道直接从头到尾把街面拆光……我还没有在哪个城市见过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本地人过几个月都经常认不出来。

挖成这个样子,细节那当然是不能看,所谓“发展期的阵痛”,到处都挖得破破烂烂,乱丢垃圾乱吐痰自然没人管。修好的地方是不错,干净整洁,问题是走几步就又破破烂烂了啦。

武汉人的脾气也比较粗放,讲话粗声粗气的,打招呼聊天听起来像吵架,武昌区高校云集,教职工多,设计院和政府部门多,人讲话相对斯文一些,但安全起见我依然不建议你和任何一个武汉人吵架。

最能体现武汉人脾气的武汉公交,自从扬名全国以后屡次整改,收敛了不少,出了一堆新规定,搞得司机都不敢和乘客吵架了。我亲眼看到一个恶婆娘没投币非说她投了,被司机大叔戳穿以后破口大骂,大叔只能老实开车由着她骂,此情此景我竟生出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感。现在公交不飙车也不超车了,虽然也不慢但是很不好玩。

公交车全线没落以后,现在只能从部分出租车司机身上看到一些老武汉的脾气。比如拒载,远的不去近的不去绕的不去堵的不去……这是看心情接单吗?但你要是跟他说赶时间,你就会发现他立马精神来了,左一盘子右一盘子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开得你东倒西歪,你们的车像蛇一样在车堆里超,像豹子一样在巷子里冲,如果有车或者人挡道,你的司机一边狂按喇叭一边伸头出去个斑马……最后当然是会提早赶到目的地,车费还比你预计的少,然后你顶着一头烟熏味的头发下车踉踉跄跄走几步缓缓。不过他们已经不是主流,现在武汉的出租车司机里有太多外来挑土的和小萌新,有的刚拿驾照,有的不认识路,有的看到堵车也不知绕开,还要你来操心怎么走,甚是无聊。

武汉的小吃种类之丰富,估计可以排在全国第一梯队,可能要去过很多城市才能有体会,大概是九省通衢的关系,什么口味都有,大部分人来都能吃得惯。每天过早就像皇帝选妃,半个月不重样。餐馆中低端为主,价格实惠,点评的必吃榜上竟然有大堆人均十几块的餐馆,可以说是把口味做到了极致,细节就不要太纠结,毕竟这是个粗放的城市。

曾经每个晴朗的夏夜里,都有一群群光着膀子的武汉人在夜宵摊上挥汗如雨,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吹牛b,啤酒烧烤蟹脚面,虾子砂锅海鲜牛杂。现在城市发展了许多,光膀子基本看不到了,取而代之是一对对小年轻斯斯文文坐在那里啃,打扮得跟其他城市的潮男潮女一样毫无区别,看起来甚是无趣。

编辑于 2019-08-07 01:22

【已修改一次】

我,武汉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当今你只能看到每天都在挖路挖地铁满城挖。

武汉人说话真的像吵架。武汉人吃饭口味重。武汉大学生全球数量第一。此处省略官方title若干。

武汉服务行业质量差,出租车司机and公交司机凶。

郑州、长沙也想做“中部老大”,失败。

貌似是唯一一个长江穿过市中心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严谨来讲长江沿岸有无数个城市但是两江交汇在市中心的不多,何况城市量级宏观层面可比的就只有重庆吧,但是重庆是直辖市面积过大一起比就不合适了,所以用国家定义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这样说还有错吗)。貌似也是唯一一个每个火车站名字完全不一样让人以为不在也个城市里的城市。

武汉真正的发达兴起于明朝,河运发达,而不是三国黄鹤楼啥的。

武昌首义都知道吧?

武汉曾经非常短暂的当过国民政府首都,后来的“宁汉合流”有多少人知道?

感谢张之洞,武汉非常快的走入了现代化。

“东方芝加哥”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毛主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都知道吧?

可惜啊,1979年的春天,当邓公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之后,当整个沿海都坐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之后,位于中国腹地这座“土里土气的大县城”,就被大家忘记了。


而今,武汉满城建设,只不过是在复兴而已,曾经,她有着不可以被忽视的荣光。

夏天下暴雨满城看海,排水系统不如德国人在青岛的作品,可是降雨量是n个青岛。

早饭一个月不重样,正餐并不在八大或者十八大菜系里面。

到达武汉的交通极其便利,欢迎大家来看看,如果路遇不友善的出租车司机,请私信我帮你喷他。(,,•́ . •̀,,)


PS:逻辑有点混乱哎,不过能看懂啦~

编辑于 2019-06-27 15:51

我,江苏人,2017年来到武汉上大学,现在对于武汉的印象还行,不好也不差。

为什么来武汉呢?当时填志愿的时候太年轻,觉得江苏省内的大学分数性价比太低了。除了南大之外,别的学校感觉都不是很满意,然后东南大学分数线那么高,于是最后我来了武大。

其实不亏,去东南大学我只能去最差的专业,来武大的去了武大最好的专业。

但是来武大我是不情愿的。

最开始看武大的宣传,中国最美大学,我甚至没想到武大在武汉,也没有把武大和武汉联系起来。

刚到武大的时候,感觉武大真的漂亮,住在里面很舒服,但是武汉真的难受。这种难受不是气候上的难受,因为武汉和江苏其实气候差不多,甚至雨水什么的都是基本上同步的,毕竟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嘛。

是那种城市混乱的感觉,是那种到处施工的感觉,是那种走到哪里都人山人海的感觉。这个真的让人烦。

有人说武汉是大农村,大县城,我有一点认同。因为武汉很大,但是感觉就其城市形象而言,并不比我所在的江苏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好多少,甚至还要差一些。主要可能是体量大吧。

那段时间对武汉的印象特别差,不过很多都记不清了。不得不说,武大是真的漂亮。那段时间的几乎不出校门,就在校内看看书,感觉仿佛在世外桃源,几乎感受不到武汉那种不喜欢的气息了。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发现,武汉其实还是蛮好的。

比如说吧,武汉对于年轻人很友好。我在上海逛街,甚至在家里面逛街,看到的都是大几百上千的衣服,这些对于我们学生真的负担很大。但是武汉不一样,即使是江汉路这样的步行街,也有很适合学生的很好的衣服。武汉大学生多,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再比如吧,武汉的演出很多。这个我想了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武汉如此之多的年轻人,几乎可以说集中了华中地区的几乎一半的年轻人的,自然有很多的活动。而且,武汉虽然混乱,但是很平等,即使是那种老年人,也很少倚老卖老,大家都很有干劲。

总之,青春遇上了武汉,我觉得是我的幸运。

之前去北京参观,也常常在想北京其实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如果要去做得很好的话,去北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有后悔过当初为什么没去北京,北京的学校当时好像是清北上不了,人大也不行,但是别的学校都可以,像什么北航呀,北师呀,都是可以的。那段时间都去看了,当时确实是有点后悔。

但是回到武大的时候,我突然不后悔了。即使是清北,在北京有最好的地段,但是也不免是高楼大夏下的一处园林。而武大,是真的有山有水,田园之间。北京是首都,但是还是和中国大地最普遍的情形相差太多,武汉,这个中部的城市,才是中国大地最典型的模样。了解了武汉,或许也就对中国了解了一半了。

武汉这个城市很棒,遇到武汉是我的幸运!

发布于 2019-05-21 19:19

蛮好的,不过讨厌满大街精液的味道,在硚口一带。因为硚口有些地方种满了石楠花,刚来到武汉的时候,以为自己在精液的海洋游泳。

这几年有石楠花的地方倒是少了,但还是有些地方种着,每次大家出去玩,只要路过石楠花的地方,少妇们都会关上车窗捂住鼻子一脸嫌弃,说跟他妈男人的味道一样,恶心的要死,男人们就只能尴尬地嘿嘿嘿。

其他地方挺好的,地方大,路宽敞。我指的当然不是硚口和武昌那些地方,而是东西湖区这些新城区,风景很多路面干净,新城区吸收了老城区的经验,居住感别提有多舒适。

房价刚开始几年很合理,现在贵了,武汉得了这么多目光,房价估计又要涨,但就如同武汉人所说,偏偏工资不涨。

总体生活成本,家里爹妈没赠礼的,月入一万可以养活一对小夫妻,还算滋润,可以去远城区买房。武汉的远城区跟其他城市不一样,武汉远城区特别舒服,应有尽有,相反中心城区脏乱差,到处老旧到处拆。

家里爹妈有给房子的,月入七千可以养活一对小夫妻,也挺滋润。

工作岗位来说,武汉工资确实不高,很多武汉人喜欢自己出来干,这儿不排外,人们对外地人蛮热情,但有一点还是不太好的,武汉人脾气差,老是吵吵甚至动手,我自己来武汉五年,动手见过好几次了,自己也差点经历两次,他们脾气太差了,这不该是省会城市该有的素养,你若是前几年来武汉,可以到处听到广播“做文明武汉人”,因为武汉太想拿文明城市了,那几年不停宣传大家要文明。

各方各面真的不错,可实在是安全感不太高,他们很热情也是好人,可他们脾气真的不好。是你朋友还好说,如果不是你朋友而是路人,我只能说尽量别和武汉人闹矛盾,一线城市,四线人口文明。

他们人不坏,心地还挺不错,真的就是脾气炸,真心不喜欢脾气炸的文化,希望武汉越来越好。

打输住院,打赢坐牢,就这么简简单单一个道理,希望这个城市能早点明白,凡事讲道理。

哦对了,来武汉在可以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买车了,他们交通很便利,现在武汉停车越来越难,而且武汉万年修路,有地铁和公交就已经很方便了,四通八达的。

再说说吃的方面,各大菜系来武汉都有改良,蛮好吃。你什么菜都可以吃,唯独不要吃武汉菜,他们武汉人自己也不怎么吃……

热干面徒有虚名,你以为热干面是武汉的代表,其实只有老一辈人吃,更多人最爱的是牛肉米粉这类的。

武汉的牛肉米粉价格便宜,肉很多,他们爱拿这个当早餐,不过这几年也涨价了,但还算公道。

到了武汉可以吃粤菜……你没听错真的是粤菜,他们来到武汉后改良得蛮不错,好吃得很。仅限于紫金凤爪,虾饺,蒸排骨这些蒸笼,除了这些蒸笼,其他的粤菜不要吃,难吃的要死。

还有尽量不去商场吃,贵的要死,去街边的饭馆吃,便宜又大份,味道还好。

编辑于 2021-04-14 11:57

列车跨过武汉长江大桥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城市的经济活动、空间发展乃至兴衰演替均与交通密切相关。纵观全球著名城市,几乎皆因交通起兴。我国亦如是,几千年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可称一部交通连结史。回首过去,从驿道、江河运输到铁路、航空运输,多少城市链、城市群此消彼长、各领风骚,共同促成我国今日城镇体系的形成。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交通主要依靠水运。直至晚清,我国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才由驿道、江河运输向铁路运输过渡。期间,因铁路而兴盛的城市不胜枚举,因铁路而黯淡的城市亦比比皆是。然而,有一些幸运的城市,无论在水运时代还是铁路时代,均秉承地利成为交通枢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江汉汇流、九省通衢的华中名城——武汉。



武汉主要节点位置提要:武汉处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地。今武汉主城区主要位于三环以内。长江以东:黄鹤楼位于武昌老城内;今中南路、中北路位于武昌老城东部;武大位于中南中北路以东的湖畔;光谷则通过珞喻路向西沟通老城区。长江以西,汉水以北:汉口老城区大部分位于一环内;江汉路位于江畔;汉口站位于二环上。长江以西,汉水以南:汉阳老城位于一环以南。


以转运贸易为核心的外生动力发展阶段

(1938年以前)


江汉汇流之地


武汉起于江汉汇流之地。在长江、汉水长期冲击形成的平原湖沼区域,汉阳、武昌、汉口相继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格局使得武汉三镇自古以来便沟通了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奠定了九省通衢的自然基底。


武汉是周边众多入江口形成的最大的城市聚落


《山海经》有云:“幡冢之山,汉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汉水自秦岭汉中地区向东汇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亦培育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聚落——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周边水系


汉水是长江中游地区贡赋钱粮北上的最佳通道,亦是动乱年代代替京杭运河完成物资北上任务的战略通道。夏商周直至北宋,我国都城多位于关中平原及中原地区。西南、中南地区的贡赋钱粮多沿汉水北上,至汉中盆地转秦岭栈道至关中,或过南阳,水陆转运至洛阳、开封、北京。


动乱年代,汉水作为转运物资命脉的作用显现


每至动乱年代,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江南贡赋无法经过京杭大运河北上,亦西溯江、汉北上。汉水成为物资北上的命脉。


依托长江、汉水,武汉三镇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转运贸易中走向繁盛。其城市发展以转运贸易主导的外生动力为主。武汉的转运贸易时代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双城时代

(明成化年间以前/1467年以前)


汉阳、武昌古城位置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


明代以前,汉阳、武昌长期隔江相峙,各自发展。汉阳位于长江西岸,起于西汉江夏郡沙羡县,经却月城、鲁山城等,逐步发展为汉阳城。武昌位于长江东岸,兴于东吴夏口城,经鄂州城等,逐步发展为武昌城。


双城时代,武汉形成了“龟蛇锁大江”的十字山水格局。汉阳东临长江,北靠龟山、南至汉水故道;武昌西临长江,纵跨蛇山,南至白沙洲,“扼束江湖,襟带吴楚,控接湘川”,周边九湖十三山环绕。


汉阳、武昌城池


汉阳、武昌均为典型的封建城池,承担着军事城堡、行政治所的功能。汉阳城墙开东、西、南三门,内部路网以丁字街道组织,城内府署、城隍庙、鼓楼等建筑居于城池中央。汉阳城受汉水故道影响沿河东西向发展。武昌城内蛇山横亘东西,黄鹤楼坐落在蛇山西端,中部有鼓楼使南北互通。山北官署、书院林立;南部主要为寺庙、军营。武昌城受到长江的拉力,城市发展偏重西部,城市东南部待开发。


长江、汉水形成的江中沙洲造就了南市的繁荣


城池之外,汉阳、武昌南市商业皆因长江、汉水的转运贸易而兴,因长江、汉水形成的沉积沙洲而盛。唐宋时期,武昌成为江汉漕运的起点以及东南贡赋的储存地,促使武昌及隔江而望的汉阳商业贸易走向繁荣。长江、汉水冲击泥沙形成的江中沙洲,如鹦鹉洲、白沙洲、金沙洲、刘公州、新鹦鹉洲等为武昌、汉阳提供了天然良港,使得两古城南门外的南市繁盛一时。


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描述了武昌南市的盛景:“鹦鹉洲前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宋代诗人胡寅在《登南纪楼》中描述了汉阳南市的繁荣:“平时十万户,鸳瓦百贾区。夜半车击毂,差鳞衔舳舻。


随着沙洲的沉没、汉水改道,武昌、汉阳城南市的转运贸易繁荣不在,武昌、汉阳的商业中心收缩至城池内部。武汉地区的转运贸易进入汉口时代。



阶段二:汉口时代

(明成化年间/1467年-汉口开埠/1861年)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


明成化年间(1467年),武汉大雨,汉水于汉阳决堤,改道汉口。至此,汉口成为汉水唯一的长江入江口,故称汉口。


汉水改道


在武昌、汉阳沙洲沉没、连年淤塞的背景下,汉口接过区域转运贸易的重任,逐步发展为“居奇贸化之贾,比廛而居,转输搬运,肩相摩,踵相接”的“楚中第一繁盛处”


一统武昌、汉阳两城的转运贸易,至清代,汉口已发展为闻名全国的商业巨镇,“江湖数千里,商帆估舶,千万成群。”明末清初,汉口已成为中南、西南物资的中转集散地、漕粮交兑点以及淮盐转运中心。清初《广阳杂记》记载:“汉口为楚省咽喉,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输。


本阶段,汉口汉正街、袁公堤已形成(图示黄颜色)


繁荣的转运贸易使得汉口从荒滩自下而上形成了繁荣的街市:汉正街。明嘉靖年间(1545年),汉口地区人口达到7,000人。汉阳县在汉口设立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共同形成了汉口正街,即今汉正街。昔日汉正街的繁荣,可见《汉口丛谈》:“西则居仁、由义,东则循礼、大智四坊。廛舍栉比,民事货殖,盖地当天下之中,贸迁有无,互相交易,故四方商贾,辐辏与斯。”


由于汉口地势低洼,屡遭江汉水患。1635年,汉阳城袁通判由硚口修建长堤至堤口,形成袁公堤,即今长堤街。袁公堤的修建,使得汉口城市形成南河北堤夹一街的城市空间格局。“在袁公堤的保护下,汉口地区快速发展。



阶段三:开埠时代

(开埠/1861年-汉口沦陷/1938年)


“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开埠前,在繁荣的转运贸易中,汉口逐渐形成了“六大行”商品:盐、当、米、木、花、布、药材。至1861年汉口开埠,茶叶成为汉口仅次于盐的贸易中转商品,吸引了大量西方人深入长江中游腹地,至汉口经商。


汉口是长江中上游及中西部地区的转运中心


开埠使得汉口的转运贸易达到顶峰。汉口承载着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双向转运功能,在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城市之间充当了国际贸易的桥梁。如果说上海是长江乃至全国经贸活动的总集散地,而汉口则是长江中上游或中西部地区的转运贸易中心。全盛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汉口为核心,以宜昌、沙市、岳阳、长沙等为二级转运港的转运体系,其中水运占贸易总值的90%左右。


汉口出口货物以间接出口(转运贸易)为主、茶叶出口占比高


汉口成为以出口贸易为主的转运贸易城市。根据海关总册统计,1867年至1931年的65年间,汉口以转运贸易为主的年份为59年,其中出口额占当年贸易总量的70%以上达52年。汉口的转运贸易主要为土货的出口以及洋货的进口。茶叶、桐油、棉花、蛋品、牛皮的出口占汉口贸易额的80%以上。1885年至1905年,汉口土货出口总量扩大3倍,达到6400万海关两。至辛亥革命,汉口出口额占全国25%以上,其中茶叶占全国出口比重超过60%,桐油超过90%,棉花超过50%。


转运贸易的繁荣推动了汉口城市、人口的大发展。


人口集聚于汉口


汉口堡及八门


由于汉口地位的提升以及太平军、水患的侵扰,1864年,汉口始建城堡并开八门:便门、通济门、大智门、循礼门、由义门、居仁门、便门、玉带门。堡内袁公堤改为街道,即今长堤街。汉口堡的修建提高了汉口的防御性。


汉口五国租界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开埠以来,英、德、俄、法、日五国先后于汉口东部沿岸获取租界。类似于近代上海租界,汉口五国租界中,英、德租界以金融贸易为主、法租界以娱乐商业为主、俄租界为旧汉口的高级住宅区及娱乐商业区为主,日租界商业气氛较为薄弱。五国租界与华界之间的道路江汉路不久即发展成武汉最繁盛的商业街,其尽头为著名的以《威斯敏斯特》旋律为钟声的江汉关大楼。


刘歆生为家人展示汉口规划图


提及江汉路,不得不提及汉口房地产大亨——刘歆生


刘歆生,与上海的哈同、天津的高星桥齐名的近代地产大王,人称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出生于汉阳,少年时放过鸭、喂过牛,后与汉口天主堂神父金宝善相识,在神父的支持下开牛奶坊,并学会了英语、法语。随后,他通过教会的关系进入汉口太古洋行(即今太古集团)当练习生,逐步升为写字兼跑街,随后在法商立兴洋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工作,积累了投资经验。


刘歆生先后投资了大量实业、商贸公司,如矿厂、铁厂、榨油厂、转运公司、电话公司等,为进入地产行业积累了资本。


五国开埠以来,刘歆生敏感地意识到汉口市区必然会逐步扩大,果断将全部资金以及银行高息贷款用于购置汉口城郊土地。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土地划船计价法,即在所购土地的四角立上旗杆,在旗杆之间划船,以划桨的次数来计价。如此,刘歆生收购了汉口城郊约2万亩的土地,成为汉口地皮大王。二十世纪初,刘歆生出地、英租界出资,共同建设了彼时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江汉路。


民国时期江汉路


江汉关大楼(1930年)


江汉关大楼建设于长江中游地区内陆关卡以汉口关为准的背景下,侧面体现了汉口转运贸易之盛。


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京汉铁路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生于官宦世家,15岁中解元,26岁点探花,随后入翰林,放学政,擢巡抚,升总督,屡任封疆,敭厉中外,晚年入阁拜相,卒谥文襄,一生荣宠备至。

张之洞被称为“武汉城市之父”,在武汉兴办铁路、堤坝,创办新式教育、民族工业。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三镇城市迎来大发展:武昌向南北、东部拓展;汉口向西北拓展至张公堤(今三环);汉阳在铁厂的带动下向西延伸。张之洞拉开了武汉城市发展的骨架,造就了大武汉。


1898年张之洞督鄂后,在汉口堡外的后湖北侧修建张公堤(今三环)并将汉口堡改为后城马路,涸出田地10万余亩,汉口腹地初显今日规模。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即今京汉大道)。汉口先后建设了江岸车站、玉带门车站、大智路车站和循礼门车站。


张公堤极大拓展了汉口城市发展的腹地


京汉铁路四个车站及在汉口堡基础上建设的后城马路


张公堤、后城马路、京汉铁路的修建,使得京汉铁路以北的后湖附近地价猛涨。清政府将铁路外、张公堤内十万余亩土地分成九等,梯度收租,三两至六十两不等。后城马路西侧硚口一带土地1906年春每方售价银3两,两个月后涨到9两,初冬涨至50两。大智门一带土地,由于毗邻车站,涨至160两。据《夏口县志》记载:“自后湖筑堤、卢汉(即京汉)通轨,形势一年一变,环镇寸地寸金。”


随着火车站的相继建立,老城区与铁路之间的地带亦迅速发展起来,玉带门、循礼门、大智门车站附近的民房逐渐改为商店,出现了新的商业区,商业中心从汉江沿岸往后城马路一带转移。1915年出版的《汉口小志》载:“繁盛极矣,南北要道,水陆通衢,每届火车停开时候,百货骈臻,万商云集,下等劳动家藉挑抬营生者,咸廉集于此。”


张公堤的修建改善了堤内环境,堤内产生大量居住需求。大量整齐平直、契合地形的新式住宅里分在后城马路、京汉铁路之间建设。里分类似于上海石库门住宅,融合了西方联排住宅与中国合院式住宅的特点。民国建立后,汉口大规模建设里分达500多个。武汉最早里份为1901年建成的大智门车站附近的三德里


汉口里分住宅分布(1930年)


大智门车站附近的三德里


伴随着汉正街、袁公堤(长堤街)、汉口堡(后城马路)、京汉铁路、张公堤的建设,汉口逐渐向内陆腹地圈层拓展。


1904年起,伴随着长沙、宜昌、重庆、沙市、万县等城市先后开埠,汉口转运贸易的地位开始下降。武汉城市以转运贸易为核心的外生动力发展阶段进入尾声,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内生动力发展阶段在京汉、粤汉铁路的先导下悄然开启。



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内生动力发展阶段

(汉阳铁厂建立/1890年至今)


在汉口水运转运贸易地位下滑期间,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的贯通使得长距离、大规模的陆路转运贸易成为了可能。京汉、粤汉铁路巩固、捍卫了武汉转运贸易的地位,同时为武汉城市发展转向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内生动力机制拉开序幕。武汉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时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培育时期(1890年-1938年)


“蛰伏多年”的汉阳率先拉开工业制造的序幕。1890年,张之洞于地势较高的汉阳龟山北建设汉阳铁厂等重工业厂,服务于京汉铁路的钢轨生产。在一战急需钢铁的背景下,武汉冶金业产销两旺,进而促使武汉钢铁机器设备制造业大发展。蒸汽机、布机、碾米机等钢铁机器设备的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武汉纺织、粮油加工业的发展。武汉工业体系由此初步形成。


1894年,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武汉快速发展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工业中心。1894年至1904年期间建立的武汉工厂及其资本金均居全国第一。至1920s,武汉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四大纱厂,成为仅次于上海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伴随着军阀混战、钢铁价格攀升,武汉一度超过天津,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化城市。这一时期,武汉为湖北省的工业中心,1936年,武汉工厂数、资金额、年产值分别占全省的94%、99%、92%。


这一阶段,武汉三镇的民族工业沿汉水、长江、铁路快速发展。汉口着重发展砖茶、蛋品制造、卷烟、制革、面粉等工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武昌重点发展近代纺织工业、造纸工业;汉阳则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业集群。


汉阳近代工业分布


汉阳形成了从南岸嘴沿汉江南岸上行10余里的冶金、兵器、机械、建材等重工业制造带。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机器厂、钢轨厂、铸铁厂、锻铁厂、钩钉厂、官砖厂等大小工厂鳞次栉比、烟囱林立。南岸嘴则集中了翻砂厂、米厂、造船厂、瓦厂等二十余家工厂。汉阳古城主街西延线则产生了大量的毛巾厂、毛绒工厂。染织厂布置于长江西岸


武昌近代工业分布


武昌由于是政治、军事中心,早期禁商于城内,开埠前一直以传统的手工制造业为主。张之洞督鄂后,武昌沿长江修建南北长堤,从城南白沙洲至城北新河一带形成了沿江集中工业带。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由南至北绕过武昌老城,穿越沙湖,沿长江直抵徐家棚,进一步带动了武昌长江沿线的工业发展。随着时局的动乱以及武昌政权的松动,武昌城内轻工业得以发展,并与城内居住区、商业区高度融合。由此,武昌形成了大型工厂于城外沿江分布、小型轻工业制造厂散布于人口密集、商业贸易繁荣的老城区的工业格局。


汉口则效仿五国租界内的工业,建立起以民营轻工业为主体的、以纺织粮油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制造体系。

租界时期,外商工厂平和打包厂、英商和利冰厂、英商电灯公司、德商砖瓦厂等分布于汉口五国租界、京汉铁路沿线。汉口的民族工业则分布于外商工厂的外围,布局在城郊开阔地带。在繁荣的转运贸易的带动下,汉口的工业制造快速发展,工厂高密度排列,工厂、住宅高度融合、混杂,从早期租界外围的铁路沿线,快速布满整个汉口城区。至1930s汉口的中小型民营工厂占据了武汉近代工厂的80%。

工业制造主导武汉三镇城市拓展


这一时期,武汉的城市发展开始受到以工业制造为主导的内生动力的深远影响。其中,汉阳以工业发展主导,工业化迅速推动新城区的建造,形成汉阳城、铁厂双核;武昌城蔓延至长江以及粤汉铁路沿线,主要向北延伸;汉口城在工商业互促下走向大繁荣,城市快速沿江、沿河、沿铁路发展。


沿江、沿铁路的近代民族工业带动了武汉新式教育的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内生动力新的增长点。明清时期,武昌作为巡抚、总督和总兵驻地的“湖广会城”, 为湖广学子聚集的教育文化中心,拥有江汉书院、两湖书院等12所书院。在此基础上,张之洞在武昌城及东郊地区兴建新式学堂百余所,强化了武昌作为湖广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随后,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自强学堂逐步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在今东湖珞珈山一带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即今武汉大学,带动了武汉东进,向东湖一带发展。


武汉大学带动城市东进


武汉大学与东湖(1930s)


1938年,抗战爆发,因战乱内迁至武汉的工厂以及武汉本地工厂继续西迁,武汉工业暂时下行。民族工业培育时期进入尾声。



阶段二:复苏、发展时期

(1949年-21世纪初)


建国后武汉城市空间结构


经过日占时期的全面破坏,建国后,武汉的城市空间及工业体系开始逐步恢复。在“先生产、后生活”方针的指导下,武汉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恢复经济,改造旧城”转移到“为大型工业建设服务”。以大型工业区为先导,武汉城市快速在武汉三镇城市既有基础上,沿长江、汉水、武汉长江大桥东延线十字展开,并将大型工业布置于外围郊区,如青山工业区等。这一时期,以武汉重型机床厂(1953年)、武汉锅炉厂(1954年)、武汉钢铁集团(1955年)为代表的钢铁及装备制造业开始成为武汉的骄傲和支柱。


1988年城市规划分区


为服务于改革开放,1982年、1988年,武汉两次修编城市规划,确定汉口以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和对外交通为主;汉阳以汽车、旅游为主;武昌地区以科研、教育和新兴产业为主;青山地区以钢铁工业为主。1988年,在武汉工业制造、科研机构的优势基础上,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武汉东湖成立,为武汉新世纪以来的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武汉兴建跨江大桥、汉口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天河机场以及大批货运站场,强化了武汉九省通衢下城内的交通条件,将汉口、武昌、汉阳整合为统一的整体。



阶段三:转型时期(21世纪初以来)


新世纪以来,武汉传统重工业面临困难,拖累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武汉开始缩减传统工业产能,并结构升级至新型产业。2008年以来,武汉的钢铁及深加工行业的总产值占比持续下降,从19%回落至8%;装备制造业占比由17%回落至14%。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10%提升至50%。武汉主要工业产品:光缆、空调、显示器的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0%,汽车产量占比升至4.7%,生铁、钢材等重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比下降至2%。


卓有成效的产业转型有赖于自近代便逐渐形成的工业基础、新式教育基础。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工业产业链为武汉储备了领先的工业硬件设备以及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领先的教育资源为武汉的产业转型提供了研发先决条件。二者为武汉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武汉核心区与光谷、车都、临空、临港板块


在武汉产业结构趋向精细化、高端化的背景下,武汉围绕着主城区的两江四岸,积极布局光谷、车都、临空、临港先进制造业板块,并通过高强度的交通基础设施将主城区与各板块连结。


1924年,《东方杂志》这样描述武汉的交通、商贸、工业地位:武汉居全国中心、内地交通的总汇,昔日为九省通衢者,谓西北由汉水以大陕甘,西由长江以达川滇,南由洞庭以达湘黔,东由长江以达赣皖江苏,盖仅以水道为交通唯一之利器;今则北循京汉以达河南、直隶,间接可达晋鲁,内蒙之绥远,关外之三省;粤汉通后,两广俱便。武汉以四通八达之地,处原料产区之中,予取予求,供无不应,输入输出,通无不便。故以工业论武汉,实为中部工业之中心。国内贸易久长、国外贸易出超,以商业论武汉,实为中部最大经济中心、内地贸易最大埠也。


一百年来,武汉以江汉汇流、九省通衢的外生优势为基础,培育民族工业、新式教育,发展重工业,建设国之重器,积累高等教育人才,进而转型发展精细化、高端化的制造业,培育城市发展的不竭内生动力,“虽深居内陆,亦领风气之先。”同时,武汉积极发展区域交通、城内交通,将相对独立发展、各领风骚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整合成统一的整体——武汉,将通衢之地的特点推向极致。


最后,难能可贵的是,武汉并未自恃江汉汇流、九省通衢带来的城市发展外生动力而停止进取的脚步,而是在每一次城市大发展的时期为下一次城运转折点做准备,成为独具韧性、傲立长江中游的“楚中第一繁盛处”。


因此,我们也充分相信武汉这座韧性之城将克服疫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继续书写武汉城市发展的“宏图”。


黄鹤楼



参考文献

[1]赵苒婷,谭刚毅.“兴”、“隐”之间——京汉、粤汉铁路与汉阳(城)[J].华中建筑,2019,37(11):138-140.

[2]何静. “武汉三镇”的整体历史特征研究[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525-532.

[3]孙冰洁. 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主城区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391-401.

[4]张一恒.以汉口为例谈租界的引入对城市肌理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9,45(13):16-17.

[5]陈小斐,熊晶晶.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格局的历史演变[J].艺术科技,2019,32(13):13-15.

[6]潘洪钢,潘浩.清代商品经济发展与武汉三镇合一[J].长江文史论丛,2018(00):2-14.

[7]吴柏华. 汉口开埠至今街道界面形态的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8]周围. 历史地图和影像中的汉口华界城市空间要素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毛戎,常城.转型与蜕变:论汉口开埠初期湖北商贸的近代嬗递(1861―1889)[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9):96-100.

[10]张卫东.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J].河北学刊,2018,38(05):82-89.

[11]何倩倩. 汉口:一个传统市镇的近代公共空间形成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2]罗翠芳.安特卫普与汉口:近代转型时期的中西转口贸易中心[J].社会科学动态,2018(02):65-74.

[13]肖剑平,刘美春,尹雅婧,尹言军.地图见证武汉城市发展变化[J].测绘地理信息,2017,42(05):116-121.

[14]秦添.武汉城市空间形式演变与意义[J].建筑与文化,2017(07):219-220.

[15]翁春萌.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变迁研究(1861-1937)[D].武汉大学,2017.

[16]缪岑岑. 基于空间多样性评价的城市中心区研究初探——以武汉中心区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1158-1169.

[17]李艳. 建国后(1949-2009)汉阳地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5.

[18]张博锋. 近代汉江水运变迁与区域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9]朱哲学,张康.近代武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J].武汉文史资料,2013(10):57-60.

[20]李霞. 武汉当代城市空间拓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1]吴薇. 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2]王宜果. 近代(1840-1949)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3]贺威. 汉口房屋租赁问题研究(1931-1938)[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4]李明术. 近现代武汉水运对城市空间演变影响规律研究(1861年-2009年)[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5]吴之凌,汪勰.武汉城市规划思想的百年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33-39.

[26]谭刚毅.“江”之于江城——近代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一条线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93-99.

[27]顾潜智. 城市广场的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

[28]张文彤,刘奇志.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空间格局之演变[J].北京规划建设,2009(01):93-97.

[29]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民国档案,2008(04):57-63.

[30]汤黎. 人口、空间与汉口的城市发展(1460~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1]张珊珊. 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

[32]魏文享.中国大陆的武汉史(1927~1949)研究综述[J].江汉大学学报,2005(03):18-23.

[33]魏伟,周婕.滨江大城市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武汉市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4):127-132.

[34]洪亮平,唐静.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J].新建筑,2002(03):47-49.

[35]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人口发展轨迹[J].江汉论坛,1995(04):53-56.


图片来源

[1] 列车跨过武汉长江大桥, stock.tuchong.com

[2] 武汉主要节点位置提要,google earth

[3] 江汉汇流之地,Library of Congress

[4] 武汉是周边众多入江口形成的最大的城市聚落,Courtesy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5] 武汉三镇周边水系,自绘

[6] 动乱年代,汉水作为转运物资命脉的作用显现,Library of Congress

[7] 汉阳、武昌古城位置,google earth

[8] 汉阳、武昌城池,CITIES UNDER SIEGE: THE FLOOD OF 1931 AND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F CHINESE URBAN MODERNIZATION

[9] 长江、汉水形成的江中沙洲造就了南市的繁荣,google earth

[10] 汉水改道,The diagram of Han River diversion, where the dotted portion is the location entering the river before diversion. The pattern of Hankow surrounded by water after the diversion can be seen.

[11] 本阶段,汉口汉正街、袁公堤已形成(图示黄颜色),The map of Hankow city in 1868, black color for Center Street and Dike Street. Source: the historical atlas of Wuhan, China 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12] 汉口是长江中上游及中西部地区的转运中心,翁春萌

[13] 汉口出口贸易情况,《中国旧海关史料》

[14] 武汉三镇人口情况,《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1860-1916)》

[15] 汉口堡及八门,The diagram of Han River diversion, where the dotted portion is the location entering the river before diversion. The pattern of Hankow surrounded by water after the diversion can be seen.

[16] 汉口五国租界,virtual wuhan

[17] 刘歆生为家人展示汉口规划图

[18]民国时期汉江路,维基百科

[19] 江汉关,维基百科

[20] 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京汉铁路,维基百科

[21] 张公堤极大拓展了汉口城市发展的腹地,google earth

[22] 京汉铁路四个车站及在汉口堡基础上建设的后城马路,From Madrolle's Guide Books: Northern China, The Valley of the Blue River, Korea. Hachette & Company, 1912.

[23] 汉口里分住宅分布(1930年),吴柏华

[24] 大智门车站附近的三德里, stock.tuchong.com

[25] 1894年,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维基百科

[26] 汉阳近代工业分布,U.S. Army Map Service, 1:25,000

[27] 武昌近代工业分布,U.S. Army Map Service, 1:25,000

[28] 工业制造主导武汉三镇城市拓展,U.S. Army Map Service, 1:25,000

[29] 武汉大学带动城市东进,U.S. Army Map Service, 1:25,000

[30] 武汉大学与东湖(1930s),维基百科

[31] 建国后武汉城市空间结构,武汉市规划局

[32] 1988年城市规划分区,武汉市规划局

[33] 武汉核心区与光谷、车都、临空、临港板块,武汉市规划局

[34] 黄鹤楼, stock.tuchong.com

更多分析见坤元辰兴公众平台 mp.weixin.qq.com/s?

发布于 2020-04-15 21:56

武汉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城市。我爱武汉。

编辑于 2019-06-18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