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三国演义(书籍)
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人物
郭嘉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戏份不多的郭嘉有很多粉丝?

跟朋友聊起三国,说喜欢郭嘉的人还真不少!佩服他的智谋,又为他英年早逝而惋惜。
关注者
2,140
被浏览
1,178,370

215 个回答

先谢郭乌鸦。
对于历史中郭嘉这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吴易 的答案已经很好了,但他没有详细说所谓的场外因素,所以我来补充一下。

郭嘉在三国衍生作品及同人文化中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身上的“偶像”因素:天生鬼才、动无遗策、料事如神、不治行检、深受主公信赖、英年早逝,以及曹操赤壁战败的再三追惜。

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各个衍生作品中对郭嘉外表的设定。正史资料里没有对郭嘉长相的描述,但几乎所有衍生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在长相上给了他特殊关照。

比如94版三国演义,先来看看曹操其他谋士的画风,依次为荀彧、荀攸、贾诩、程昱。

嘛,历史人物嘛,长这样也算正常。

但是呢!到了你嘉!画风突然一变

你们港,像不像张震!像不像吴彦祖!
(老三国编剧/导演似乎比较偏爱郭嘉,二荀贾程刘等人戏份加起来都没他多,郭嘉病死那一集更是拍得无比煽情。)

再来看看新三国,虽然新三里郭嘉戏份少(无限接近于0),但这个颜值呀,我还是资兹的。


什么?你觉得也一般般哦?对比出真知,看看这个荀令君……(青蛙喷血.GIF)


还有各种游戏、漫画中形象,浪荡不羁型、金发王子型、邪魅狂狷型等等,几乎都是偶像派的设定。以下依次为三国杀、真三国无双、火凤燎原、三国志中郭嘉的形象。


(虽然真三为奉孝增加了不少人气,但我还是想吐槽下这一头金发是怎么回事啦!为了拯救乱世,郭奉孝决定——成为偶像!)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失,历史人物在我们心中大多是面目模糊的。但郭嘉的形象却很鲜明,三国志里寥寥数百字,如@吴易 所说,未曾见他谋身,也未曾见他谋家,只有一个个战场破敌的策略,他是个纯粹的谋士。

所以他在各种同人作品中的形象也十分统一:聪明智商高、洞明世事、看透人心、放荡不羁、深情专一(咳)、执着、病弱、毒舌、ドS、乌鸦嘴……

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他和曹老板的感情。尽管很多斗智谋略类衍生作品不会着重写这两人的君臣相知,但在腐女眼中,这简直是大杀器啊!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试问哪个蓝孩子,不想有一个可为之赴死的知己,不想有一个为之燃烧生命的理想?我喜欢三国人物,是因为他们以微弱之躯济天下难的理想,立功名成大业的自我实现,还有随世沉浮的无奈和英雄末路的悲凉。但对于郭嘉,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想象,我心里的他,是聪明高傲的,“匿名迹,不与俗接”,也是腹黑狡猾的,十胜十败简直把马屁拍出了花来;是神采飞扬的,“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也是心怀忧戚的,“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是自由洒脱的,“数廷诉嘉,嘉意自若”,也是执着坚定的,“必欲立功分,弃命定”。有时候会想,生逢乱世,对你来说是幸还是不幸,直到看到的这段话。我想在柳城时的你,应该虽有遗憾,但从未后悔吧,谢知友 @未凡 。

编辑于 2018-12-05 08:15

我是纯粹很肤浅地感慨一下饰演郭嘉的演员蒋恺长相气质真的是天选古代美男子,我觉得是央三三国众多角色里看脸最俊美的了,清隽俊逸那种很有古代气质的美男,而且演郭嘉时他才20岁。

这是屈原(1999年),他整个人的气质就很古代美男子,可代脸嵇康的那种,可惜居然没演过什么戏。

看B站说试戏三国时有导演说过他调整妆容可以试诸葛亮,我个人觉得光看脸他看起来比唐老师的诸葛亮单从外貌上还聪明,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演员眼神很亮,一看就特别聪明的感觉。

编辑于 2023-12-07 22:12

谢邀。

恕我直言,在网络上,郭嘉和赵云,有一点是类似的:

大家一开始喜欢他们,绝大多数是出于《三国演义》和其他周边小说及游戏等等;先入为主之后,就爱屋及乌的喜欢正史上的他们。

至于之后的优点,都是喜欢上之后,从史传细节里发掘出来的。

喜欢一个人之后,什么都是优点;连正史里荀彧清雅、荀攸忠厚,都不如郭嘉的不拘小节显得有魅力。

所以大多数赵云迷很重视《云别传》,一定要把这玩意推到正史高度。

所以大多数郭嘉迷非常重视赤壁之后,曹操“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念叨,却通常不喜欢毛宗岗那句“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三国演义》里,郭嘉戏份一点都不少,实际上是曹营谋士最多。

《三国演义》里,赵云更是智勇双全的万能将领。

虽然《三国志》里,曹操谋士前三位是二荀和贾诩,而且谋主说明是荀攸。

虽然《三国志》里,赵云的许多演义战绩都是子虚乌有,甚至《演义》里的关张赵马黄在《三国志》里也是关张马黄赵。

但是:一小撮人,是先看《三国演义》后看《三国志》的。

更大多数人,只看《三国演义》,根本不看《三国志》。

更绝大多数人,根本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只是道听途说、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看看电影逛逛贴吧,而已。



我对曹营诸谋士的看法,荀彧不算,因为他基本是曹操的第二中央,经常当家,不跟曹操出门了。

正史里,荀攸是曹操的首席临场智谋机。南打张绣、东征吕布、破文丑、烧韩猛,离间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计策。尤其是官渡,前线基本是荀攸为主军师。

曹操都承认“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传说荀攸一共画秘策十二道,只有钟繇知道个中真相了。

贾诩就更可怕了。开始帮着李傕郭汜,破了吕布;帮着张绣屡破曹操,到关键时刻又让张绣站对了边,在合适的时间降了曹,所谓“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官渡,他和荀攸一起画谋;取了荆州,他劝曹操不要伐吴;对付马超,是他提出的离间计;而且乱世里活了七十七岁,身居高位,聪明得过了头。

陈寿原话:“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郭嘉跟这两位比,更偏判断型。比如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

仅论判断的表现,郭嘉不在荀攸贾诩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断的,明显少了一点。打个比方,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贾诩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


郭嘉是个非常有个性魅力、非常有判断力的谋士,但再往上抬,陈寿都要哭了。但是呢,如上所述,这些细节只对正史党有意义。



郭嘉在《演义》里,戏份极多,如上述。

和曹操有诸多交流,是为其他谋士所缺乏——这点非常合于正史。

最重要的是:他英年早逝,于是有悲剧英雄和少年谋士光环,还让大家想象他特别帅;于是有了诸多可能。比如“郭嘉如果不死,如何如何如何”。


顺便:

如果罗贯中把荀彧正史里的俊秀伟美、身配香囊多写几笔,再配上司马懿那句著名的“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把程昱的阴鹜冷酷、高大俊美(八尺三寸身高,美须髯)多写几笔,如果游戏公司把他俩的头像画美一点的话……

现在网上布满的就是“荀彧好帅好儒雅”、“程昱酷大叔有木有”了。

发布于 2014-02-17 09:11

预警!多图杀猫!


一切都是看脸啊!

一切都是看脸啊!

一切都是看脸啊!

重说三。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死去将近两千年的人是怎么看出颜值来的呢?

废话!当然靠意淫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可是无穷无尽的,别看寥寥就那么几个字,就足以让你幻想出

这样

这样


抑或这样

的形象。

英年早逝绝对是加分项。详参

周瑜

孙策


司马懿表示宝宝心里好苦,谁叫你一出场就已经四五十岁了啊

某庞姓人士默然。

另外一些描述也是很加分的,“鬼才”啊,一听名字就让人觉的很牛逼很霸气啊。比起那些王佐之才,堪比张良陈平之类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太中正的评价反而容易导致路人脸啊。


那么好,请听题,请分别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陈宫,田丰,沮授与下列图片对应(前提是你没玩过三国志系列玩过就下拉吧)



清一色大叔脸啊,你让少年少女们怎么爱的起来啊。

好吧,看完反例再看正例吧

首先是赵云同志

一身白银铠甲,骑上一匹白马,迷倒了万千少男少女。

然后

诸葛亮同志也是很聪明的,谁说文臣就不能装逼了,拿着羽扇,坐着巨型婴儿车,照样谈笑风生。

还有我关二爷,虽然在现代人眼里不够美型,但起码够醒目啊


赤兔马+青龙偃月刀,还有万年不变的绿帽,哦不,绿色的幞头。话说这种幞头在唐代才开始流行,关二爷在三国时代就开始带,足足领先潮流500年啊!

三爷就不说了


就是啥都不穿你都不会把他认成别人。李逵:蛤?

再次你就看看甘宁


为了不让自己沦为路人脸,头戴鸟羽 腰悬铜铃,也是吸引了不少粉丝。

所以如果有朝一日穿越回三国,一定要穿点奇装异服,要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才能记住你。才能名留青史。

比如这样:

编辑于 2016-07-13 10:11

因为鲜明,因为透彻,因为锋锐。

郭嘉的形象在整个三国的谋臣群体中,都是最鲜明的。鲜明,说白了就是简单纯粹地突出。对郭嘉来说,就是精准的决断力,这一点站在整个三国的最顶尖,就够了。“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也好,“公有十胜,绍有十败”也好,“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也好,都突出体现这一个方面的特质,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力量是朝着一个方向使的。

如诸葛亮,如果只有隆中定策、舌战群儒、气死周郎、骂死王朗、七擒孟获和摆空城计,而没有秋风五丈原这样的忧国,或许会在鲜明一项上胜出,然而他终究不止是一个极锐利的“智者”,更把整个蜀国担在肩上。这样诸葛亮的标签除了“多智而近妖”的智者之外,实际上还有“鞠躬尽瘁”的多劳者。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多了,就会不那么鲜明。

因为鲜明,所以能更简单直接地被记住。

“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有精准的好似预见未来一样的判断力的神人呐!”看多清楚。然后你不管向提问者举什么样的例子,都直接指向这一答案。

做个比较的例子:

“荀彧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你是先答知人善举呢,还是居中持重呢,还是谋能应机呢,还是君子守志呢?

一个问题就看出差距了吧?

透彻锋锐,则满足了偏向少年人的浪漫主义的审美。

郭嘉很浪,不管男女关系上是不是真有其事,至少不守礼法是肯定的。放浪形骸四个字放他身上,就别有一种魅力。试想一下,竹林之中,是不是“俯仰自得”“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就比“吾家已有阿咸”的阮籍更容易招粉丝?

并且郭嘉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这样做的后果,和颍川集团内部的隔阂,甚至于自身的体弱早死,和这点都不无关系,但他依旧故我。这是很有魏晋风骨的性格,疾如明日便死,也当先满饮此杯。把自我放得很小,于是就很“自然”,他始终和所处的世界有着微妙的隔阂,也因此愈加清醒。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拥有那种超然的洞察力吧,因为不滞于物,自然不涉其中,从旁观之,自然条理清晰。这就是透彻。荀彧心中的“汉”,诸葛亮心中的“蜀”,司马懿心中的“天下权柄”,都让他们不可能成为这样透彻的人,就像比较翱翔天空的能力,那些鸟儿脚上都绑了绳子,于是都飞不高。唯有郭嘉,有种超脱的轻灵,他的放浪他的早死,都无损于个人魅力,反而增添了病弱的美感。

顺便说,郭嘉死得早,从“拥有粉丝”的角度说,这点上也很占便宜的。

长寿善终如贾文和,一提起脑子里很自动就会蹦出“老奸巨猾”四个字对吧?纵然审时度势算无遗策,终究是暮气太重。

所以郭奉孝,真是塑造出来就是给人喜欢的角色形象啊。

编辑于 2014-02-16 15:33

刨除《三国演义》中额外增添给郭嘉的戏份,仅仅考察三国志中记载的关于的那些事迹:决泗水擒吕布、说死孙策以及对刘表和袁氏兄弟的论断,这些都堪称算漏无疑。试想一下,这些算漏无疑的计策都是来自一个30来岁(当时其他谋士大都40-50岁了)的年轻人,怎能不让人激动,怎能不让人喜欢?而史书中对郭嘉放浪形骸的作风的评述,则让人容易联想到他身后的阮籍、嵇康这些风流俊逸的形象,成为反制的一朵小花因此也使得他更容易被当今社会所接受。很多人以郭嘉最后仅仅是一个军师祭酒这样的小官来否定郭嘉是有欠妥当的。

郭嘉的官职相对较小有以下一些原因:

年纪轻——跟二荀、程昱、贾诩中最年轻的荀彧相比郭嘉年轻7岁,跟最年长的程昱相比郭嘉年轻29岁,所以跟他们相比完全不是同龄人。

起点低——前面几位谋臣加入曹操阵营之前都是有官爵或担任过官职之人,而郭嘉是以一介布衣身份进入曹营,所以官位升迁速度上自然要略逊一筹。

背景弱——曹营的主要谋士中荀彧与郭嘉年龄相近,但是荀彧的背景是十分硬的,其祖父,荀淑号神君,八个儿子号称八龙,都是当时的名流,而荀彧自己也曾经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所以在一个以门第轮高下的年代,荀彧的升迁自然要更为顺利。

自身性格——事实上出谋划策是一方面,当官自然要有当官的规矩和任务,事实上汉朝的文官官职大都是为了处理政务而设(什么三公,九卿啊,都是有自己明确的行政工作包括审犯人啊,修桥补路什么的),而政务的处理能力与我们所理解的足智多谋是有区别(就像三国志这个游戏里始终将智力和政治两个属性分开给出的)正像陈寿《三国志》中的评语: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而且曹操最终给他的实际待遇其实并不低,郭嘉死后曹操为他请表“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在纯粹的文官里算是最高的了,特别是跟其他谋臣相比,可见曹操对郭嘉的器重与赏识,而拥立有功的贾太尉死后魏文帝也就给了他八百户候的待遇。

编辑于 2018-02-10 18:24

老郭嘉粉来答一记。

我不能否认,奉孝的人气有相当部分缘自“场外因素”。从演义中把他当成曹家谋主重加渲染,到光荣三国志游戏中的突出,再到三国杀、火凤,甚至是亲王小说的一再厚爱,都重重抬高了郭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这也成为某些“正史控”们重点攻讦的地方,他们的口头禅是:

“一个军师祭酒因为三国杀被捧到这么高,真是太搞笑了。”

“郭嘉算什么啊,历史上给曹操出谋划策的是二荀、贾诩,郭嘉的地位还不如程昱这些人好不好。”

应该怎么看这种论调呢?打个比方,就像科比的球迷说:

“一个没带队突破首轮的人因为35秒13分被捧到这么高,真是太搞笑了。”

”艾弗森算什么啊,那些年统治联盟的是奥胖、邓肯,艾弗森的历史地位还不如帕克这些人好不好。”

这些话说的对不对呢?也许对。但它能不能说服别人呢?显然不能。

因为,如题主问的一样,一个人戏份多不多,这是当时的地位。而这些和他今天的地位,就像题目说的,有多少粉丝,真的是两码事。

不要忘了,张良最后在功臣排名中也只排六十二。

大家可以想一下,到底是郭嘉凭空被历史之外的东西捧上了天,还是因为郭嘉具备某些令人激赏的特点,才被演义、游戏一再铺陈渲染这些特点?恐怕很难说全部是前者的原因吧。

所以,下面只说历史上的郭嘉,不牵涉任何其他因素。

历史上的郭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纯粹。

做一个纯粹的人,这谁都会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尤其对于曹操麾下的谋士团,终身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郭嘉一人而已。

和二荀一样,郭嘉是颍川人,他从袁绍那里跑回来后,就是被荀彧引荐给曹操的。在三国时期,颍川是个冠带林立之地,除了荀家,还有陈家,钟家……在曹操帐下,颍川的策士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家族利益错综复杂,但是,这一切好像都和郭嘉无关,我们从未看到他牵扯到政事之中。

荀令君堪称谦谦君子,把一生奉献在政治之中,却为高门利益与汉室去留终于与曹操交恶,仰药而终,晚节不保。荀公达号为曹魏谋主,却过于玲珑剔透,面目模糊了,没有人说他半句坏话,但除了同出颍川的钟繇之外,也没人能进入他的封闭的内心。他的叔叔荀彧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时,史册中也没有记载他的只言片语。

和二荀比起来,郭嘉的地位没有那么崇高,但作为一个人,他足够简单。这也许有点矛盾,谋士怎么可能简单?郭嘉的计谋的确精巧百出,但是,从史册上的记载来看,他设计好像仅仅是为了计谋本身,而不掺杂政治、家门这些杂事。

在为人处事上,和八面玲珑的二荀相比,郭嘉实在算不得成功。同出颍川的陈群都看他不惯,总是廷争他生活不检点,要知道,陈家是多么深厚的一个家族啊。

有人猜测郭嘉的“不治行检”包括男女作风方面的问题。这无法考证,但饮酒作乐,放浪形骸之类的,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可能过早地消耗了他的身体,对于此,他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生前,他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比他多活一年,终年四十岁的魏文帝曹丕曹子桓。

建安二十二年,邺下大疫,建安七子中,尚存的六子有五人在这次席卷北方的大瘟疫中去世。与他们在东宫饮酒、浪游的曹丕一个个送走他们。事后,他在给王朗的信里写道:

“疫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这看上去不像是魏国的储君这么尊贵的人发出的喟叹,但它确实出现在曹丕的信里。这就是建安,人们朝生而暮死,无法掌握自己的生命,这是血色浪漫。仅凭这十六个字,曹丕就无愧于和父亲、弟弟一起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言人。

不只是曹丕意识到了这一点,郭嘉也意识到了。甚至,不仅是他们,荀彧、荀攸、贾诩,还有很多人,全部都意识到了。但是,只有郭嘉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来面对它。

在残酷的时代面前,大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是节制。

荀彧在节制之外还抱着回到旧时代的梦,于是他被时代碾过。

贾诩彻底和这个时代妥协,“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于是以高龄寿终。

董昭、陈群们则足够聪明地顺着时代的潮流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至于后来的华歆、王朗们,都只是这个时代的附属品罢了。

而郭嘉,与他们都不相同。他选择了在这个时代里真正燃烧自己,于是到了最后,他真正地躺在时代的洪流中,休息了。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郭嘉在政治上向曹操提建议的记载,他的每条计谋,都完全出自纯军事方面的考虑。在这些人中间,他的智慧最为纯净,有的人说,做谋士要既谋国又谋身,二荀显然践行了此道。而郭嘉,谋身肯定是没有的,就连谋国,也很难说有。有人说郭嘉不长于战略,其实不是,他的长期预测都非常准确,只是他好像对长期的战略规划没什么兴趣,仅仅像学霸做数学题一样,拆解具体战场上的一个个难题。

最了解郭嘉的,毕竟是曹操。回忆他的时候,曹操描述他,“见世事无所凝滞”。“无所凝滞”,就像山间流下的水一样,该是多么清澈的人,才当得起曹操这样的评价啊。

清澈而有能力的人常常被人欣赏,因为他们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又不会在这一过程中沾染污浊的东西。从单纯的楚霸王,到《心灵捕手》的男主角,一以贯之。郭嘉,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清澈的人在前三国的浪潮里一次次燃烧着自己的智慧。

征吕布时,曹操粮尽欲还,“嘉说太祖急攻之”,于是抓住了天下第一猛将。

孙策欲袭许,郭嘉说,“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小霸王死在了刺客手中。

官渡之前,十胜十败之论振聋发聩,“袁曹虎争,势倾山海”,北方的两大巨人的正面碰撞在郭嘉看来只不过是走向胜利的必经过程。

曹操想出击在后方的刘备,又惧怕袁绍的反攻,郭嘉判断道,“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一代枭雄望风而逃。

袁绍死,诸将请求急攻袁谭、袁尚,郭嘉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最后,两个人的首级摆在了曹操的案头,盛极一时的袁家绝后。

最后,便是兵贵神速,千里袭破辽东。而自己,也燃烧殆尽了。

简直如历史老人的隐喻一般,郭嘉的死,紧随着曹操的南征,正标志着前三国的终结。那个充斥着飞扬的梦想,却又填满了鲜血与白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大家的家业做的越来越大,可是,他们却变得越来越无趣。汉中王大人不会再和关羽、张飞睡一张床了,而郭奉孝的主公,魏王大人,则再也写不出下一首《蒿里行》了。

下一拨能充分燃烧自己的人,是阮籍嵇康们,只不过,除了刑场与竹林,他们已没有燃烧自己的舞台了。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想起,曾有一个军师祭酒,以天下为舞台,燃烧着自己的智慧与生命。

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踰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再见,奉孝。

编辑于 2014-02-14 18:44

感谢第一名

@吴易

的答案,让作为伪郭嘉粉的我感动了一下,又去翻了一遍三国志。

给点自己的想法吧。

首先帅不帅,这个……额

(维基的图)

深得曹操喜欢我想是因为他的作风。因为并不是嫡系,处处受制,往往不主动献策,有问才作答,得了个谦虚的名头,不能说因为常念叨『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就看成不要命的。

他的能力。聪明在那个时代已经被滥用了,但郭嘉深知谋士就是谋士,永远是献策而不是决策,聪明不聪明是看成绩。才比不比贾诩我不知道,但近妖的猜测推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第一,这点在于对对手人性弱点的把握,对曹操的了解,其实就是识人,必然深谙弗爷《梦的解析》,看人看得准看得狠,也许说话深情并茂有说服力表情丰富,难怪太祖会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给此人如此高的评价,这个人一定很牛逼,但如此牛逼一个人还没牛逼够就死了,自然招人同情,当这种同情没地释放,自然就变成了喜欢。而太祖也爱郭嘉到了极致。整个三国史,写曹操温柔的没有几处,但却在曹郭之间演了一出出催人泪下的君臣戏(相关不啰嗦了)。我想曹操应该很喜欢郭嘉计里的风险,让这个赌徒有了赌一把欲望。

正邪。善良总是让大部分人喜欢,小邪只能面向妹子(对不起我吐槽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毒士贾诩(给陈某『黑暗兵法』的命名赞一个~)出名的心狠手辣,再看小受郭嘉,听名字看身材就能想到文弱书生轻扶小猫的温柔,这种温柔,像是给腥风血雨尔虞我诈三国史吹了一阵轻风,任何deep heart还有着柔弱的人,都有成为郭嘉粉的可能。

PS:郭嘉还是当毒则毒的,谋士当为主公考虑不顾人命比如郭嘉曾说刘备“一日纵敌,数世为患,宜早为之所”。

再然后我觉得是名字好听。不知道从哪里找郭嘉的童年史料,但我想他身体应该从小就不好,嘉应该是取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

汉书

·宣帝纪》里的吉祥之意。

相比荀彧司马懿,我等文盲就不爱这种名字里还带生字的人(曹操:作为名字里带屏蔽字的人……)(抱歉我又吐槽了)

最后就是郭嘉的潇洒(在当时当然让人欣赏不能),陈群说他“不治行检”作风不正,他回以“意自若”管你屁事。谋士谋事外,还有自己向往和追求的,这是一种纯粹。

在那个时代,相比于其他人,郭嘉更像个人,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你好,奉孝

编辑于 2014-02-15 15:30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据YY史记载,郭嘉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只得做陇亩之民,因为和郭嘉争天下毫无胜算。这就是诸葛亮直到郭嘉去世才打算出山,之前27年都甘愿隐遁山林的原因。


根据我对网络爽文的考证,郭嘉是左右曹军命运的男人。曹操有郭嘉之前,时常吃败仗,有了郭嘉之后的十一年,曹操迎来了高歌猛进的开疆拓土时期。期间,曹操平定中原,吞并河北,讨伐乌丸,可谓顺风顺水。而郭嘉死后,曹操立刻回到困顿期,先于赤壁惨败,之后统一大业未成。可以说,郭嘉的死延缓了统一的进程。这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大不幸,是诸葛亮等众多谋士的大幸。


反观诸葛亮,根据我对网文和众多微信公共号的考察,证明了诸葛亮不会打仗,不会借东风,也没用过火攻,只会做内政,而且这内政还事必躬亲,不懂管理学,导致蜀国人才凋零,短短四十五年就灭亡了。


文/ 村口野狼网吧常驻学者

发布于 2020-07-31 06:53

长得帅,技能吊,死的早,话说王勃就是这个类型的。
长得帅,女人喜欢
技能吊,男人喜欢
死的早,更是喜欢加惋惜啊

发布于 2014-02-18 02:02

就着 @张佳玮 的答案再说几句吧~他指出了最直接的原因。

郭嘉在《演义》里,戏份极多,如上述。

和曹操有诸多交流,是为其他谋士所缺乏——这点非常合于正史。

最重要的是:他英年早逝,于是有悲剧英雄和少年谋士光环,还让大家想象他特别帅;于是有了诸多可能。比如“郭嘉如果不死,如何如何如何”。

但细想起来呢,似乎也不止于此。荀彧贾诩的形象有很多也很帅啊,比如三国杀里的卡牌我就超喜欢。可是他们或诡谲或清俊或儒雅,都给不了郭嘉的感觉。

形象点说,就好像你放舟于峡谷之间,两侧的岩壁上刻满了人物,他们在你面前慢慢掠过,可是都是石头的颜色,面目模糊。在这中间,忽有一人衣色鲜丽,眉目清晰,表情生动,毫发毕现——他就是郭嘉。


说起郭嘉这个人,我与 @吴易 的想法是大抵相似的。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郭嘉在政治上向曹操提建议的记载,他的每条计谋,都完全出自纯军事方面的考虑。在这些人中间,他的智慧最为纯净……他的长期预测都非常准确,只是他好像对长期的战略规划没什么兴趣,仅仅像学霸做数学题一样,拆解具体战场上的一个个难题。

郭嘉是一个纯粹的人没错,尤其是他在政治上几乎无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欲望。实际上,郭嘉的“纯粹”就是他的欲望。换言之,他为这个时代出谋划策、展示才华的欲望,其实比谁都强烈。他只要自己的才华燃烧一次就好,当然无所谓名利,甚至也无惧于生死。

正因无所求,才能无所恃。所以他不理会陈群的非议,他的知己自会在王座上向他微笑。也正是因为他的无所求,曹操才能将他引为知己,推心置腹。

乱世如此,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若非一无所求,岂敢倾心而授?


而这样的纯粹,放在悲剧的背景下去理解,就又有了别样的意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成土灰。

郭嘉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死去。曹操荀彧荀攸贾诩张辽陈群都会死去,而他们倾尽一生创造的曹魏也终将走过盛极而衰的历程,像一场天明时就要醒来的美梦。然而在这样注定徒劳的虚无里,他和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前进着,这才是最为悲壮,也最令人动容的选择。

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阳谷。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这也就是 @张佳玮 所说的【英年早逝,悲剧英雄】的本质。

因为英年早逝,所以悲剧英雄。

而英雄与悲剧又相辅相成,英雄因为悲剧而分外伟大,而悲剧也因为英雄而更有感染力。


这是尼采的酒神精神——人类审美的珍珠,诞生于苦难的光彩。


我们喜欢流星,喜欢昙花,喜欢蜉蝣,喜欢一切即生而即死的刹那美。很多英年早逝的历史人物被塑造成苍白而英俊的病态形象,像是冲田总司和竹中半兵卫。好像病骨支离还要殚精竭虑,就能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又虐又爽的快感。

这是我们潜意识里对酒神精神的追求。唯有承认生之苦难,这注定徒劳的努力才分外明亮。我们歆羡他们的竭尽全力,而自己却只能妥协,只能求生,为着不热爱的事物奋斗终生,对着不爱的人接吻缠绵,最后把自己活成一潭平心静气的死水,对着无可追忆的青春泪流满面。

青春或是回忆,都是时间的挽歌,是对一切逝去不可追回的美的留恋。

所以我想,如果有机会活成郭嘉,生命短暂而灿烂,当是生而为人,最幸运的一件事吧。

编辑于 2014-02-20 21:20

乱七八糟的网站上把他吹的天花乱坠,知乎上则恨不得把他黑的体无完肤。

很寒心,一个死了一千八百年的人,虽然活着的时候不怎么在乎名声(不治行检),但作为后世人也不至于这样抹黑他,捧杀他。

借用《三国演义》对曹操的一句评语: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以下正文:

因为影视作品、小说给郭嘉塑造的形象往往是出身寒门、英俊潇洒、善谋略、病弱,再加上他的早亡,《三国演义》中曹操那句“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以及“若奉孝在,不使孤致此!”给他增加了各种神秘色彩。

三国本身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在浩如烟海的史册里,关于他的记载算不上多。所以呐,我想写写我为什么比较喜欢他。

出身寒门这一点我觉得不太可能,毕竟颍川人士,又是荀彧亲自推荐给曹老板的,为什么没有父辈的记载可能因为不是世家大族,或者是旁系分支。

外貌如何没有记载,而且当时有记载的帅哥是荀彧,毕竟荀令留香。不过带着粉丝滤镜,我想,奉孝一定是比较好看的。

我觉得在曹营一众精英中,他并不是最突出以及最重要的,毕竟有荀彧、荀攸,奉孝擅长的应该是出险招以及能猜透别人的心理,精准预测了孙策的死。却在相当有名的官渡之战中未献一计,只是之前提了十胜十败论(有争议)鼓励了一下曹老板,而且是打吕布之前,这中间可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他到底干嘛去了?书籍没有记载。

至于水淹下邳,是和荀攸一起提的吧,这招挺毒的。

包括那句征乌桓时的兵贵神速我觉得并不是很合理,毕竟这个“兵贵神速”差点把曹老板的命搭上了,当然他自己也病死途中......如果没死的话,他该怎么向曹老板解释?好在曹老板运气好,得识路者为向导,顺利通关。后来还嘉奖了当时劝他不要出兵的人。

他不完美,毕竟有“不治行检”四个字压着。而且被后人解读成“行为不检点”,所以到底是怎么个不检点了?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都被廷诉了还一脸淡定,要知道廷诉不是那种私下里打个小报告,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弹劾,想想都......难堪。当然曹操虽然赞许了陈群,也并没有处罚奉孝,反而愈加重视。呃,封建主义君臣情。但是我们要知道曹操不是那种纵容违法乱纪的主公,如果奉孝真的胡作非为、奸淫掳掠、罪大恶极,他怎么可能不管呢?如果说他好色,我们知道曹老板本身也爱美人,这种事情陈群不可能拿到台面上讲。

在小说《卑鄙的圣人曹操》中写的是他求田问舍,敛财又好色。而且挺会奉承,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祢衡那句“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唉,笔下不留情呐。

小说毕竟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至今都不知道郭奉孝当年到底是怎么不治行检了。

我欣赏这种性格,一脸无所谓,就是那么浪,随便你告。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点,才在纷争的乱世中,显得不拘俗流,没有和世家大族扯上关系,没有政治上的欲望和争斗,从说出“真吾主也”开始,就一心只为曹孟德,即使“吾往南方,则不生还”也要支持去打荆州,直到身死。

人生得遇一知己太难,士为知己者死,也许就是这样吧。

另外,我一直都觉得吹“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都是智障。

还有那句“如果郭嘉活着,赤壁之战会不会改变?”,往事已过千年,哪有那么多如果?即使有那个如果,程昱劝了吗?膨胀的孟德听了吗?没有。

奉孝没那么神。

最近在看老版《三国演义》,不得不感叹一句郭祭酒长得真美啊。还有《军师联盟》里的奉孝,很有文人风骨。

《军师联盟》图源b站

《三国演义》图源b站

编辑于 2018-12-29 19:53

李世民是房谋杜断,放在曹孟德身上,就是荀谋郭断。

谋士分两种,一种出主意,一种帮忙拿主意。从史书记载来看,曹操够不够聪明?绝对够,但曹操是不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人?似乎不像。早期不得不自己拿主意的时候,曹操一般都是拿的馊主意,比如棒杀蹇硕的叔叔,比如追击徐荣,比如杀了那谁谁谁一家子。

曹操前期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五个人里面四个人是善于出主意的,只有郭嘉是善于帮着拿主意的。

所以曹营的军事会议大概是这么个模式:

孟德:诸位看这个事儿该怎么办呢?

文若:兹事体大,此事需从长计议,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牵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的局势,主公谨慎啊。

公达:这事儿的关键点在这……如果主公你这么这么办,能够剩四百文钱;如果主公你这么这么办,能够省半天时间;如果主公你这么这么办,能够少走二里地……

文和:主公您应该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您看前院老袁家是怎么办的?

仲德:主公你放心办,我全力支持你!

孟德:妈蛋,搞半天到底怎么办啊?

奉孝:主公,以臣愚见,当前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所以这事儿公达说的最省时间的办法最靠谱,您赶紧下决定,再迟疑就又耽误两分钟!

嗯,大概应该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说郭嘉聪明吗?他没出过什么主意,但他对事情的判断绝对准确,牛掰吧?这也是天赋技能。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郭嘉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你是喜欢一个有很多主意,但是没有准主意的人?还是喜欢一个能支持你,帮你坚定信心的人?

发布于 2014-05-09 17:19

这有啥啊,一惯的吹死人的套路罢了。反正人死了,也没法验证或者否定,想怎么吹怎么吹。假如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后,在准备收复幽州的路上病逝了,马上就会有一群人各种吹,什么赵光义不死,能灭了辽国之类的。可惜赵光义真没死,所以就获得了车宗的称号。要我说郭嘉吹还是保守了,你直接说郭嘉不死曹操能统一全球,别人也没法否定。

发布于 2023-12-23 12:24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这是罗贯中给郭嘉写的判诗,可以说把郭嘉夸上了天,称其为中原梁栋,这是非常高的赞誉了,所以说老罗本身就是一个郭嘉粉,虽然限于要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的原因,郭嘉的戏份不可能太多,但是郭嘉出场的几次,老罗都是浓墨重彩的在写,而且是有意的在和诸葛亮做比较——

诸葛亮有隆中对,郭嘉有十胜十败论,诸葛亮未出草庐而知天下三分,郭嘉未卜先知预知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诸葛亮有死诸葛走活仲达,郭嘉有遗计定辽东,所以老罗就是在制造这样一种镜像对手的感觉

而这两人最终没有机会交锋,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戏剧性的情节,不得不说老罗确实是谋篇布局的高手,他就是在造神,把郭嘉捧到和诸葛亮一样的高度,然后再让两人遗憾错过,无缘交手,果不其然,此后很长时间里,诸葛亮和郭嘉谁更强这个话题一直在被人讨论,老罗的目的达到了

而性格上,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面性格,郭嘉则是放荡不羁声色犬马,诸葛亮是古今完人,郭嘉则是痞坏痞坏的天才,完人让人觉得遥远,觉得不真实,也就少了一点真实的魅力,所以郭嘉当然就会收获很多人的青睐了

发布于 2018-02-18 00:32